【出彩中原 郑在学习】新京报、郑州全媒体联合举办“实施乡村振兴,激活‘三农’发展”沙龙
2019-03-14 浏览量:

郑在学习.jpg

▲点击观看新京报视频▲

4 1.png

2 1 1.png

△郑州日报版面

1 21 1.png

未标题-1.png

△郑州晚报版面

3 3.png

1 1 1 1.jpg

△新京报版面

新京报、郑州全媒体联合举办“实施乡村振兴,激活‘三农’发展”沙龙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走好产业振兴之路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要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近14亿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稳定粮食产量,加快农业科技改革创新,大力发展现代种业;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创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月12日,新京报、郑州全媒体联合举办“实施乡村振兴,激活‘三农’发展”沙龙,邀请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原司长张红宇,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全国人大代表、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南阳市雅民农牧有限公司职工赵昭,从政策制定、基层落实等方面,共同探讨河南乡村振兴、“三农”发展话题。


如何理解保障粮食供给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

张红宇:保障粮食供给事关重大,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乡村振兴基础中的基础。

改革开放至今,无论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来讲,还是从满足城乡居民,对农村多元化、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包括个性化的需要来看,都是建立在保障粮食供给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粮食供给,农村的各种新产业、新业态都将无法释放。

柯炳生: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河南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粮食生产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因此,河南的粮食供给保障对国家而言,尤为重要。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在解决吃饭问题上,我们国家取得了极大地发展,但同时也要看到消费需求是不断增加的,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的增加,吃大米、吃白面等主食需求或许减少了,但是对肉禽蛋这些粮食转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最后全国的总粮食需求量还是增加的。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要继续保护耕地红线、提升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通过科技手段,发展现代农业。

如何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张红宇:想要保障粮食供给就必须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国家层面来讲,就是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来刺激农民种粮。比如,在粮食价格方面,要有一个基础价格能够为农民“兜底”;要有扶持政策,农民种粮国家补贴,以此保障农民收益,提高种粮积极性。

张家祥: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最主要的原因是农作物粮食价格低,农民种粮所赚的钱不如出去打工,加之有些地区基础设施达不到,单纯靠天收成,种地不合算,导致农民没有积极性。建议通过国家宏观调控适当提高粮食价格,保障农民种粮的收益。同时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种粮的产量和效率。

赵昭:现在农村大量劳动力涌向城市。国家也在提倡土地流转,但是有些已经流转了,有些还没有流转,散户经营、散户种地的现象还是存在。这时候就需要全面鼓励、全面实施社会化服务,来方便小农户生产,提升生产效率。

同时,要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绿色化、现代化、规模化农业,真正让农业成为一个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如何因地制宜走好产业振兴之路?

张家祥:跟种地一样,不能盲目跟风,千篇一律,人家种啥你种啥肯定不行。实施产业振兴,结合本区域实际,因地制宜至关重要。

我们村处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保水质的任务非常艰巨。我们围绕保水质以林果为主发展生态产业,南水北调2014年通水后,将全村500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给一家公司,通过企业发展壮大培育这个产业。如今,周边16个村发展软籽石榴5万多亩,淅川县发展林果产业30多万亩。

发展生态产业的前提和落脚点都是要让农民有真金白银的实惠,有真金白银的收入。

赵昭:因地制宜,就是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不要盲目求大,要稳扎稳打。发展农村产业,我认为还必须要做好两点:撇开传统的小农户生产观念,生产模式要符合现代化农业发展。经营方面的管理理念也要跟得上,用现代化工业的思维去管理农业,去做好农业,在产业振兴这个过程中,思想方式的转变非常重要。

柯炳生: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地势、土壤、天气等,因地制宜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极端重要。

要让每个地方都生产最适合这个地方的产品。国家粮食安全,除了保障基本的口粮之外,还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譬如水果、养殖业等,这跟抓粮食不矛盾,都是为了满足人们营养和健康的需要。因地制宜就是很好地满足三种需要:能够提供更好、更优质、更多样化的食物;给农民提供更好的收入;保护生态、尊重自然规律等。

另外,一二三产业融合也要因地制宜,要有针对性,不是所有产业都适宜融合。

张红宇:确保粮食安全,是产业振兴的基础。还有一点很重要,构建现代农业的产业、生产、经营体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保障供给链,完善利益链,让农民群众在链条延伸的过程中,价值提升的过程中,有最大限度的获得感、幸福感。

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关键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十年前,观光旅游休闲叫农家乐,现在是完整的产业链条;十年前,“互联网+”基本没有,现在是线上线下解决农产品营销问题。如今这些新产业、新业态遍地开花。

如何扫除障碍让人才“回流”农村?

赵昭:2008年回乡养牛,2012年规模扩展管理不过来,需要请技术人员,发现特别难,开再高的薪水也没有人愿意回农村,尤其是年轻人,觉得农村不发达。2015年,我第一次接到相关咨询电话,表示想来我的公司看看有没有适合他的职位,或者有没有合作的空间。慢慢地,这样的电话越来越多,现在我们的团队中有3个90后,80%的骨干是80后。之所以发生这些变化,我认为,第一是国家政策越来越好,第二就是农村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好。路越来越宽,网络普及了,在外务工的人看到家乡有生机、有发展潜力,就愿意回家。

国家多次提到大力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主体的主力军是谁?我认为就是新型职业农民,他们本来可以留在城市,但是,因为他热爱农村、热爱农业,愿意回到农村。

国家提出了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我希望国家能够在这方面出台更细致的方案,可以从遴选、培训培育、职称认定、后期激励等方方面面出台一个完整政策,把路指出来,让想走这条路的人知道方向在哪里,朝哪奔。

柯炳生:真正回到、留在农村的人,对“三农”第一要爱,第二要懂。目前,现代农业对农民的要求,跟以往已经很不一样,原来是传统农业,只要卖力气就行,现在光靠卖力气不行,还要懂技术、有方法。

教育部提出针对农业的职业教育规划,人社部有职业培训的计划,这非常正确。目前农村的人才培训,更多是各式各样的短期培训,或者针对岗位的培训。其实将农村人才培养和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相结合,形成系统化的培养,才是长远之计。

张红宇:人才振兴是五大振兴之一,爱农业、懂技术、会管理是新型职业农业的代表,一方面有“爱”的情怀,另一方面懂技术、会管理,带领农民致富。

两会logo.jpg

????????????_20190309142132.png


郑州全媒体记者 赵柳影 张竞昳/文 新京报 供图

编辑:李粮辰

统筹:杨观军

0

相关新闻

    没有感兴趣的新闻,下载客户端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