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最前沿 第四届全国玉米生物学学术研讨会在郑举行
2019-04-21 浏览量:

4月20日,第四届全国玉米生物学学术研讨会开幕,来自全国130多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0余名专家学者、研究生齐聚郑州,参加这场国内玉米生物学领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学术会议。在3天的会期中,他们将立足玉米生物学前沿,围绕四大主题进行一场思想碰撞、智慧启迪的学术盛宴。

image.png

玉米育种新方向:优质多抗、污染物低吸收、全程机械化

据悉,本次会议由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主办,河南农业大学和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玉米改良(郑州)分中心等承办。

全国玉米生物学学术研讨会发起人之一、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严建兵介绍,玉米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排在全国第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玉米生产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青年科学家把精力和目光集中在玉米生物学领域,用科技推动玉米育种、生产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玉米,满足国家战略需求。

image.png

▲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致辞

国家科技部农村中心项目专员朱华平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玉米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效率提高50%,良种对增产的贡献率由43%提高到50%。玉米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经突破了单倍体诱导、鉴别和加倍三大关键技术瓶颈。当前,改变高投入、高消耗、资源过度开发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培育资源高效利用、优质多抗、污染物低吸收、适宜轻简化栽培和全程机械化的玉米新品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此次会议将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制高点,坚持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我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河南农大贡献突出,将继续积极作为

河南省处于国家玉米优势产区黄淮海地区的核心区域,《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2008-2020年)》提出,河南玉米需增产170亿斤,占全省增产任务的65%,占国家粮食增产的17%,是全国单一作物品种增产份额最大的省份。在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玉米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玉米生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image.png

20场学术报告、187份学术墙报、195篇会议摘要……此次会议既是玉米科技工作者交流的平台,也是展示最新成果的平台。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在开幕式上介绍了河南农业大学在玉米育种等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研究成果。他表示,学校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研究方面积淀丰厚,特别是近年来,承担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等国家课题50余项,先后育成豫玉22、伟科702、豫单9953等10多个新品种,为黄淮海地区玉米的生产、产量品质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这次会议既是全国玉米生物学界的一次盛会,更是中国作物学会和各位专家学者对河南农业大学的信任。会议的召开,必将为我国玉米生物学研究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向,也将为河南农业大学玉米生物学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学校将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多学习、多交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实现更大作为。


郑报融媒·郑州晚报记者 张竞昳 通讯员 郭治鹏

编辑:朱琳

统筹:安学军

0

相关新闻

    没有感兴趣的新闻,下载客户端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