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弘扬愚公移山精神 建设新时代又富又美济源
2019-10-09 浏览量:

郑州+

10月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第26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济源经济社会取得历史性转变。

壮丽03.jpg

济源因济水而得名,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发源地。是全国唯一在全域规划建设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全省唯一在全域规划建设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济源坚持把产城融合示范区作为战略平台,把工业强市、旅游富民、产城融合、城乡一体作为发展路径,把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作为发展动力,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在2018年省辖市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中,排名第一。

壮丽01.jpg

发挥优势 转型升级 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济源是全国最大的绿色铅锌冶炼基地和白银生产基地,是河南省重要的钢铁、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基地。

近年来,立足济源现有工业特点,强化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逐步构建起以有色金属为主导产业,钢铁及装备制造、化工、能源新能源、食品饮料为支柱产业,生物医药、环保科技、新型材料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共同发展的“1+4+4”产业体系。 

围绕白银、铜锌、优特钢深加工,做足延链补链文章,着力打造有色循环经济和现代装备制造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豫光连续11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4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

壮丽02.jpg

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济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带来了重大机遇。目前,济源正在全力创建王屋山(济水源)5A级景区,“世纪工程”黄河小浪底,“猕猴王国”五龙口,“高峡出平湖”的黄河三峡,曲径通幽、山泉叮咚的小沟背,承载着岁月光阴的王屋老街、那些年·小镇,成为游客网友争相打卡、点赞的网红旅游目的地。

工业强市、旅游富民,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济源高质量发展的脚步越走越坚实、道路越走越宽广。

全域一体 城乡融合 城市特色日益彰显

城乡一体化是济源的特色和优势,早在2005年济源就被确定为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2014年又被确定为全省唯一在全域范围规划建设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坚持以绿荫城,统筹城乡造林绿化,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79平方米,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坚持以水润城,重点建设了小浪底北岸(济源)灌区、河口村水库、蟒河口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引水入城、河湖连通,修复城市水脉、再现济水风光。

壮丽04.jpg

坚持以文化城,注重在城市建设中融入文化元素、彰显文化气质,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全民文化素质。

坚持以业兴城,依托产业园区、重点企业,吸纳了大量农村人口、外来人口转移集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到济源安家落户。  

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大气秀气灵气的精品城市与星罗棋布的美丽乡村交相辉映、交流互动,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进一步拓宽了济源的发展空间。

深化改革、先行先试 发展动力和活力有效激发

近年来,济源一直走在全省深化改革的最前沿,先后承担30余项国家、省级改革试点任务,形成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改革亮点。

 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率先在全省推进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综合成绩排名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推出政务服务“秒批模式”,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时间全省最短。

先行先试、创新创业,为济源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也成为济源实现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最亮丽的风景。

壮丽05.jpg

以人为本 改善民生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全市上下的奋斗目标。

着力在“精准”上狠下功夫、 在“绣花”上做足文章,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目前5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已全部脱贫退出,累计实现脱贫1849户6524人。

持续办好民生实事,先后为市民送去12年公办学校学生免学费、城区公交全免费、农村小学在校生免费营养餐等民生“大礼包”。

加快推进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真正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不断健全和完善城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乡低保并轨,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完成了深度整合,各项保障标准位居全省前列。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爱琴 文/图


编辑:梁冰

统筹:杨观军

0

相关新闻

    没有感兴趣的新闻,下载客户端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