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36组打铁花,春晚郑州分会场震撼开场
2020-01-24 浏览量:

ebded898363d4319953c46b565011059.jpg

image.png

▲点击观看视频

眼前流淌的是黄河水,头顶仰望的是炎黄二帝。伴随着2020春天的脚步到来,1月24日晚,除夕之夜,郑州炎黄广场惊艳亮相央视春晚。image.png

image.png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张泽群、马跃,搭档河南广播电视台卫星频道主持人庞晓戈、郑州电视台主持人米娜,接棒央视主会场主持人,在黄河之滨郑州向全国、全球的观众朋友问好、拜年。

image.png

此次央视春晚在郑州设立分会场,让“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郑州,有机会借助央视春晚的大平台,在全球华人的除夕“年夜饭”上,呈现黄河盛景和中原文化。

一场“独一无二”“颠覆想象”的精彩节目,将在央视春晚上演,晚上10点30分左右,更多精彩值得期待!

先来回味一下开场的热烈吧!

彰显河南厚重文化底蕴的民俗文化展演率先亮相。来自郑州、开封、洛阳、焦作、濮阳、平顶山、商丘、驻马店的20支演出队伍欢聚在央视郑州分会场的舞台上,逛灯会,闹新春。

image.png

伴随着《百鸟朝凤》的乐曲,36组“打铁花”火炉把整个舞台变成烟花的世界,来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苏家作龙凤灯舞惊艳全场,18条龙、16条凤,开启“龙凤呈祥”的新年盛大场面。

盘鼓高空作业,排鼓热烈欢腾,闹阁、高跷、背装、社火……诸多非遗项目汇聚舞台,交相辉映,在清明上河图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场热闹喜庆的除夕大联欢。

image.png

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观众,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整个大场景,其实正是由无数宫灯组成的河图洛书灯阵。 

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之理,被誉为“宇宙魔方”,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千古之谜,是学术界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目前很难找出严格的科学依据,从实证的角度确定河图洛书出在某个具体地点,但中原河洛地区已被认定成为河图洛书文化意义上的“出处”。

image.png

河出图,伏羲依此演八卦;洛出书,大禹治水分九州。河图洛书的传说给黄河、洛水增添了神秘色彩。2014年11月11日,河图洛书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次春晚郑州分会场,将“河图”“洛书”交叠成灯阵,你知道其中有什么寓意吗?

“河图”本是星图,其用为地理,故在天为象,在地成形也。“洛书”之意,其实就是“脉络图”,是表述天地空间变化脉络的图案。简朴而博大的中国古代“阴阳”哲学初露端倪,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等皆可追源至此。

image.png

总之,河图洛书图式反映出了中国人对数字的崇拜和时空观念,折射出远古时期的先民所具有的天文、地理、人伦、哲学、艺术、原始宗教、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数字是人类最初从动物界分离出来而成为人的重要标志之一。数字的出现使人类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聪明,并为进一步开发智慧奠定了基础。


郑报全媒体记者 苏瑜 秦华

编辑:张潇

统筹:安学军

0

相关新闻

    没有感兴趣的新闻,下载客户端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