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市文明办公布了2022年度第四季度“郑州市文明市民”,共有张瑞、樊书灿、余胜军等30人成功入选。他们当中,有义务为20多所中小学校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课堂的张瑞;有常年坚持义务献血的六级伤残退伍军人樊书灿;有捡到19万元现金完璧归赵的热心市民余胜军;有坚持14年带领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的卜艳萍;有照顾卧床妻子20余年的模范丈夫曹林山…他们用实际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动着郑州这座城市,引领文明城市新风尚。
1.张瑞
张瑞,女,郑州市救助管理站职工。助人为乐类。
2017年以来,张瑞发挥社工专业特长,为20多所中小学校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课堂,受众超1000人;每年为二七区20余户困难家庭提供社工服务,缓解家庭矛盾;多轮疫情防控中,她下沉社区维护核酸检测秩序、为隔离户运送物资,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超100小时。曾被评为郑州市最具创新慈善志愿者、郑州市优秀社工、社区优秀抗疫志愿者。
2.王振祥
王振祥,男,河南喜动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助人为乐类。
2021年7月底,王振祥加入社区防疫志愿者队伍,一直坚守在社区抗疫一线,因表现突出,被评为惠济区“最美抗疫志愿者”。他常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坚持义务献血,献血次数已达12次,成份血3次。曾荣获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颁发的“优秀志愿者证书”、郑州市“防汛救灾优秀志愿者”。
3.姜山
姜山,男,河南省生态环境厅第三督察办职工。助人为乐类。
姜山热心公益,常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2012年他和方城县税务局30多名同志一道组织成立了方城县国税局志愿者服务团队,利用周末、节假日开展走访救助活动132起,通过各级慈善机构、网络慈善平台筹款175万元,走访救助孤寡老人、大病患者、贫困学生2000多人。截至目前,姜山个人已累计献血30次、11800毫升。2020年11月姜山回到省生态环境厅工作后,多次响应组织号召,积极参加所在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做好疫情值守等工作。
4.康红宾
康红宾,男,巩义市夹津口镇双河村人。助人为乐类。
康红宾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同村村民曹智群考上大学,由于父母都是残疾人,家庭生活困难,曹智群一度想要辍学,康红宾了解情况以后,通过多方渠道帮助曹智群解决了上学期间学费问题。2021年巩义市发起的微心愿认领活动中,他一个人就认领了17家贫困儿童的心愿,为贫困儿童购买了书柜、书桌、羽毛球拍、篮球、学习用品等。他经常在水滴筹公益软件上,为素不相识遇到困难的陌生人捐款,更是在2022年的“99公益日”活动中,个人捐出15040元善款。
5.刘连通
刘连通,男,巩义市回郭镇北寺村群众。助人为乐类。
刘连通退休后发挥余热,不计报酬,做起了北寺村群众调解员,帮助村民解决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一干就是20余年。不仅如此,他还组织“老伙计”们义务村里办板报。他与妻子组建的北寺腰鼓队,20多年来每到节假日或村里的重大活动,开展义务演出从不缺席;平时也会开展培训活动,为北寺村的文化生活添砖加瓦。由他主持的北寺村“情系重阳、爱涌北寺”敬老爱亲九九重阳节表彰大会已经连续举办9年,营造了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他还热衷公益事业,捐钱捐物援助本村教育事业、防疫防汛等。
6.陈志毅
陈志毅,男,新郑华信民生医院眼科主任。助人为乐类。
陈志毅从大学时开始无偿献血,至今已坚持10年。参加工作后,陈志毅加入中华骨髓库,为一名患地中海贫血症的小女孩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陈志毅分别荣获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奉献奖和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
7.刘全法
刘全法,男,新密市苟堂镇石庙村村民。助人为乐类。
刘全法因一次意外事故,失去了一只右手,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2022年10月,当疫情再次来袭时,刘全法不顾身体不便,带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抗疫一线。他积极宣传防疫政策,并在全员核酸检测时担任信息采集员,每次全村几千人检测完毕,他的全身都被汗水湿透,更何况他手不方便,更是付出了超出常人几倍的努力,但他从无怨言。
8.樊书灿
樊书灿,男,新密市林业局技师。助人为乐类。
自2000年来,六级伤残退伍军人樊书灿坚持定期无偿献血,累计献血37次、献血量达14600毫升,光无偿献血本就有30多本。郑州市卫生局、郑州市红十字会连续9年为他颁发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8和2019年度他还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2008年4月,他义无反顾的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光荣的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9.王洋
王洋,女,新密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支部副书记。助人为乐类。
王洋十几年如一日,坚持每年为有需要的农民工捐赠棉衣棉被、电热毯、电暖气、热水壶等御寒物资,累计价值6万余元,惠及农民工近500人。7年来,她为西藏、青海、四川、云南和贵州等地困难儿童捐助书包、文具、图书、笔记本、水彩笔、跳绳等各类学习和体育用品价值近3万元,而她自己的儿子用了3年的书包却舍不得更换。她常年助人为乐、志愿前行,积极参加社区义工、疫情防控、文明交通劝导等各种志愿服务,用自己的点滴行动践行着文明风尚。
10.刘志超
刘志超,男,登封市大冶镇王家庄村村民。助人为乐类。
几十年来,刘志超捐资助教的善举遍布登封的角角落落,从篮球栏、课桌、办公用品到毽子、跳绳、握力器等等,不仅改善了偏远山区学校教学设施匮乏的窘境,也丰富了师生们的体育活动。他通过“金秋助学”资助100余名高考学子完成学业。他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买来棉大衣、电暖器等物资捐献给防疫人员。
11.白宝丽
白宝丽,女,中牟县税务局职工。助人为乐类。
2015年,白宝丽成立了“衣往情深”公益项目中牟共建站。截至目前,已募集各类御寒物资40余吨,所有衣物经过专业分拣、消毒后先后送往越南、缅甸和西藏、云南等国内外贫困地区。她还组织开展了“寒冬送暖行动”,为农民工、环卫工、下岗工人、孤残学生等困难群体送去大量御寒物资。在“7·20”抗洪期间,她发动志愿者为受灾地区捐款捐物达80000余元,为中牟县姚家镇、韩寺镇、刁家乡、白沙镇等送去消毒液和电动喷雾器,并亲自带领志愿者到受灾严重的卫辉市送去爱心抗洪物资。
12.严红兵
严红兵,男,郑州市社会保险中心一级主任科员。见义勇为类。
2022年10月13日,刚刚做完防疫志愿服务的严红兵,回家途中正碰上小区里孩子失足落水。当时孩子已经失去重心呛了几大口水,向深水区滑去。他来不及做准备,直接跳入冰凉的水中,一把拉住孩子的胳膊,然后用双手奋力托起惊慌失措的孩子,帮助孩子脱离险境。之后,他更是悄然无息地离开。
13.丁慧鹏
丁慧鹏,男,新郑市城市管理局职工。见义勇为类。
2022年6月30日夜间,执行工作任务完毕后,丁慧鹏途经轩辕湖公园,发现湖中有两人落水,他迅速脱下衣物跳入湖中救人。经过十几分钟的救援,丁慧鹏成功将其中一名落水女子救到岸上。此时救援队也已赶到,在专业人员对女子抢救时,丁慧鹏第二次跳入水中营救另一名男子。此时丁慧鹏已明显体力不支,但他不肯放弃,在湖中坚持着等到专业救援人员乘坐皮划艇下湖到达营救位置。最终经过丁慧鹏和专业救援人员的努力,两名落水人员均被成功救出。
14.余胜军
余胜军,男,郑州大学后勤工作人员。诚实守信类。
2022年10月1日晚上7点多,在郑州大学东生活区附近,余胜军正在散步。此时,一名年轻人骑着电动车经过,突然,一个白色帆布包从车上掉落。余胜军赶紧喊叫、追赶,却没能追上骑车人。他打开包一看,里面装着大量现金,数额达19万元之多。余胜军第一时间报了警,在警方的协助下,很快便联系到了失主康先生。余胜军诚实守信的事迹被河南省电视台报道,环球网、新浪网、腾讯网等网站纷纷转载。
15.李经伟
李经伟,男,中共郑州市委网信办科员。敬业奉献类。
疫情防控期间,李经伟主动联系居住地社区,加入志愿服务队。每天一大早为做核酸不会使用手机的小区老同志采集信息,宣传抗疫正能量故事和科普小百科,协助物业小区内巡逻,为隔离居民送生活物质和心理疏导等,得到了社区、物业及居民的一致好评。他的事迹先后被央广网、中国日报网、大河网、凤凰网、郑州日报等媒体报道。
16.裴永光
裴永光,女,中原区委巡察机构科员。敬业奉献类。
2022年,裴永光积极参加疫情防控志愿工作,志愿服务时长超过300小时。她所居住的小区1万多居民被封控在家,小区生活物资采购、入户核酸检测压力繁重。她第一时间与社区书记联系,自愿报名参加志愿者队伍,连续开展工作。10月底,裴永光主动请缨报名参加单位组织的隔离专班,被安排到嵩山美寓隔离酒店。她利用自己大学医学专业优势,制定出嵩山美誉隔离酒店《与隔离人员沟通用语》《接收人员工作流程》《隔离人员紧急情况处置流程》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7.卜艳萍
卜艳萍,女,中原工学院校团委副书记。敬业奉献类。
卜艳萍工作14年来,经常带领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调研的农村垃圾分类、黄河水资源保护、丹江口水资源安全使用等项目,先后被中国水利报、中国日报网、大河网等多家媒体报道30余次。她所带领的大学生团队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社会实践团队、河南省大学生优秀社会实践团队、河南省生态环保类社会实践优秀社会实践团队、河南省实践项目竞赛一等奖等荣誉。
18.顾海军
顾海军,男,郑州市碧沙岗公园职工。敬业奉献类。
顾海军从1990年至今一直坚守在公园工作一线,对工作勤勤恳垦,任劳任怨,脏活累活抢着干。他所带领的草坪组在园内的各项管理中始终名列前茅,深受同事和领导的好评。他把自己掌握的园林技术经验毫不保留的传授给青年职工。2012年荣获“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至今多次荣获“郑州市技术状元”“郑州市技术标兵”荣誉称号。他参与的“观赏海棠品种资源收集与整理”等课题被评为“河南省科技成果”。
19.李彩
李彩,女,惠济区东风路小学教师。敬业奉献类。
2019年李彩响应国家号召,菲律宾支教1年,受到国侨办和执教学校的一致好评,为传播汉文化和中菲友谊贡献了一份力量。回国后,她积极参与社区核酸检测、防疫执勤等活动,坚守社区党员先锋岗。网课期间,班上一位孩子母亲是防疫医生,父亲在国外,李彩责无旁贷担起责任,对该生悉心照顾,为奋战在疫情第一线的医护人员解除后顾之忧。曾荣获“郑州市师德先进个人”称号,所带班级被评为“郑州市文明班级”。
20.王新洲
王新洲,男,上街区工业路街道办事处人民调解员。敬业奉献类。
担任人民调解员14年来,王新洲秉承百姓事无小事的原则,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1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他协助街道民调委制定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法律宣传方式,以有奖问答代替枯燥的专题讲座及无趣的宣传页,使居民由原来的被动受教育变为有兴趣、有动力的主动学习法律知识。
21.陈卓
陈卓,男,郑州外国语学校地理教师。敬业奉献类。
陈卓刻苦钻研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坚持备好上好每一节课,所辅导学生在2022年全国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地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共获4金6银5铜,2次获评“优秀指导教师”。2022年疫情期间,主动留校60多天,照看疫情留校学生和藏班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帮助学生解决留校网课所遇问题,为学生送饭、打印资料等,热心关怀学生,和学生亦师亦友。
22.周向年
周向年,男,经开区消防救援大队䘵达东路消防站指导员。敬业奉献类。
2022年11月,疫情防控关键阶段,周向年接到上级命令后第一时间带队奔赴疫区,对街道办事处、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临时安置区、垃圾清运站等场所开展不间断消杀,消杀面积达80余万平方。自2015年开始,周向年持续资助一名小学贫困生直至2022年考上江汉大学。
23.张延蕊
张延蕊,女,巩义市永安路街道后泉沟村村医。敬业奉献类。
作为一名村医,张延蕊常年奔波在病患之间,不畏风雨,昼夜应诊,随叫随到。村里有一名癌症患者家里条件艰苦,没钱去大医院,她每天去患者家为他输液,一去就是2个多月;村里有名患者病情严重,被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她又每天到他家里下胃管打针,直到患者离世;对于村里的有偏瘫中风的患者,她都亲自上门把脉问诊,及时给予治疗。2022年疫情期间,更是责无旁贷积极参与到全员核酸检测中,从不叫一声累。
24.张拴信
张拴信,男,中牟县郑庵镇卫生院前路俭村执业医师。敬业奉献类。
张拴信行医40多年,坚持每天早晨7点坐诊,晚上11点回家,风雨无阻。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张拴信心急如焚,在家烧锅起灶熬制中药饮剂,免费发送给村民,2022年5月初,中牟县万邦市场疫情发生,张拴信身穿志愿红马甲,为居家隔离人员和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送上精心熬制的中药汤剂。抗疫3年,张拴信熬制中药60000多袋,惠及群众5000多人。
25.蒋凯
蒋凯,男,中牟县自然资源规划局派驻河田村第一书记。敬业奉献类。
蒋凯以河田村为家,带领群众打出“羊肚菌+红萝卜”特色产业组合拳,发挥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做大做强“河田红玉萝卜”“河田羊肚菌”等品牌建设,引领河田村的农业向精致农业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增收,实现年产值超700万元,2021年河田村胡萝卜种植面积超过300亩,卖到一亩8000元,被誉为“中牟县胡萝卜第一村”。他的事迹多次被省、市、县多家电视台及大河网、“学习强国”郑州学习平台、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26.邵宇杰
邵宇杰,男,巩义市园林绿化中心办公室主任。敬业奉献类。
邵宇杰坚持十余年如一日,充分发扬三牛精神,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展现志愿者良好精神面貌。在工作岗位,为按时优质完成文字材料撰写工作,他置骨折的儿子于不顾,加班加点完成工作任务。工作之余,为做好社区的疫情防控服务工作,他隐忍着右腿韧带损伤无法弯曲的伤痛,不顾家人劝阻,毅然投入到志愿者服务行列,不折不扣完成了测体温、引导市民佩戴口罩等服务。每逢周六,他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行动,捡拾垃圾、治理乱停乱放、引导行人文明过马路等一丝不苟。
27.曹林山
曹林山,男,巩义市回郭镇清东村村民。孝老爱亲类。
1966年,22岁的曹林山与妻子准备结婚时,妻子唯一的大哥去世了。结婚后,曹林山毅然担负起了照顾岳父岳母的重任,几十年如一日,毫无怨言。岳父晚年得了癌症,曹林山就带他四处寻医问药,将岳父岳母伺候至八九十岁,兑现了自己的承诺。1999年,妻子生病无法自理,孩子们都是刚结婚,处在创业阶段。为了不让孩子们有后顾之忧,他又一个人承担起了照顾妻子的重担。20年过去了,妻子在曹林山的照顾下,虽然还是卧病在床,但病情稳定且明显好转。
28.王素粉
王素粉,女,登封市东华镇何门村村民。孝老爱亲类。
10年前王素粉的婆婆因偏瘫病情加重,生活彻底不能自理,照顾婆婆的重担就落在王素粉一个人身上,收拾屋子、洗衣做饭,给婆婆按摩、穿衣服、喂饭喂水,数十年如一日。她还经常到村文明实践站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帮邻居调解矛盾纠纷,为社会传递家庭美德。
29.刘新莲
刘新莲,女,管城区紫荆山南路街道西堡社区居民。助人为乐类。
刘新莲经常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帮助小区的孤寡老人拆洗被褥、打扫卫生、购买生活用品,是小区公认的“热心肠”。在疫情防控期间,她带领一大批热心居民群众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测体温、为道楼消毒、录入身份信息、帮助居家隔离人员买菜。刘新莲还是一位孝老爱亲模范,2014年丈夫突患大病,卧床不起,她不离不弃地照顾,尽心尽力帮助丈夫早日康复。
30.徐文华
徐文华,男,郑州市纪委监委驻市委政法委纪检监察组副组长。敬业奉献类。
去年10月疫情突发,徐文华发动全家3口人,主动参加社区紧急疫情防控工作,并担任宣传劝导组组长,9次自编宣传劝导词,自行录制小喇叭,宣讲防疫政策,畅通社区与居民即时沟通诉求渠道,帮助封控的居民买馒头、菜、药品等生活急需物品。他还积极配合8个高风险区域内的社区开展值班、巡夜、运送生活物资、药品以及消毒等工作。徐文华还长期坚持义务献血,自己克服晕针等心理问题,每月定期2次无偿捐献血小板。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苏瑜 通讯员 王博
编辑:张丹娅
统筹:杨观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