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责任|“爸爸,我爱你,为什么不陪我到18岁呢?”
2019-01-08 浏览量:

6368162218996876606331120.jpg

   

陈力理在办公室.JPG

郑报融媒·郑州晚报记者 石闯 翟宝宽 文/图 部分图片由南关街分局提供


“亲爱的爸爸,你睡着了,我们知道你很累,需要休息了……”17岁的陈筱蓉一声声、一句句,夹裹着无尽的悲伤与不舍,让人潸然泪下。

1月6日上午,郑州市殡仪馆内,陈力理生命的最后一站,停留在这里。

2018年12月31日,郑州市公安局南关街分局案件侦办大队大队长陈力理,倒在值班备勤室。他走得太匆忙了,来不及和亲人、战友等道别。44岁的英年,止步于令人惋惜的寒冬里。

“今年的冬天,对我来说是格外寒冷的,无法想象,这发生在我身上。爸爸,我爱你,为什么不陪我到十八岁呢?”陈筱蓉哭着在微信朋友圈留言……

DSC04786.JPG

最后一刻,仍无法放下手中工作

12月30日,一个普通周末,清晨5点多,陈力理起床,像往常一样,要步行10分钟去市体育中心站C口乘地铁去单位。闹钟惊醒了妻子刘翠玲,她揉了揉眼睛对他说:“今天是元旦假期第一天,睡个懒觉吧。”

然而,陈力理摇了摇头,“单位还有一堆事儿,睡不着。”没有人会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从家里去上班,也没人想到,他第二天会永别这个眷恋的世界。

从郑东新区的安和小区到管城区的案侦大队大约17公里,他一年里平均有一半时间选择开车,一半选择地铁,乘坐的往往也是清晨第一班地铁。他的手机闹钟上常年设定了两个时间,“04:50,13:30”,“等我们起床时,他已走了。”

▲陈力理的爱人刘翠玲失声痛哭

“平常上班时间,他总是晚上10点左右回家,早上5点多就走了,有时候甚至连续几天不回来,也是常事儿。”刘翠玲说,这次是她把丈夫叫回家的,“12月29日,上高三的女儿要返校,我工作走不开,让他下午开车送女儿去学校。”

陈力理生前设定的闹钟。.jpg

陈力理生前设定的闹钟

事实上,她对丈夫是有意见的,“孩子在高新区的高中上学,一周就回来一次,我老是抱怨他,孩子马上考大学走了,再不多陪陪孩子,怕今后机会不多了。”刘翠玲说,“说了他多少次了,总算起了一点作用。”

2018年11月7日,刘翠玲父亲患病去世。她和丈夫还商量元旦假期的打算,“母亲年纪也大了,得去多看看老人。”陈力理说,假期头两天忙,到了第3天也即2019年1月1日,他会开车去许昌看望76岁的老岳母,并接她回来。

“12月30日上午,我坐高铁到了许昌,当晚还和他通话,提醒他别忘了买点老人爱吃的食品,他满口答应。”刘翠玲说,12月31日上午9点多,他给丈夫陈力理打电话时,电话通着但没人接,她以为他在忙着案子,就没太在意。

刘翠玲想起曾经幸福的一家三口悲伤不已。.JPG

刘翠玲想起曾经幸福的一家三口悲伤不已

谁知,午休之后,仍然不见丈夫回电话,她隐隐感觉不妙。到了下午4点多,实在忍不住又给丈夫打了几个电话,还是没人接,她给丈夫的一个同事打电话询问,令她想不到的是,一个噩耗击碎了她的心。

陈力理在元旦安保期间突发疾病,倒在了值班备勤室,永远告别了难舍难分的妻女,告别了他热爱的公安事业,告别了并肩作战的战友们,终年44岁。

入警17年,对职业热爱融入血液

1974年5月8日,陈力理出生于郑州市管城区一个普通工人的家庭。1990年12月参军入伍,1997年7月入党,从战士到军医,他付出了比很多人更多的汗水。在部队期间,经人介绍,他结识了挚爱的妻子。

“1999年12月我们结婚时,他最好的衣服就是一件羊毛衫,还露着破洞。母亲看不过去,给他买了一件。”刘翠玲回忆起从前,满是幸福和甜蜜,“力理话不多,对我好。”她说,自己也是一名军人,当时宿舍距离办公楼有七八百米远,“有一年下了大雪,他怕我滑倒,就清扫出了一条道路,让我感动了好久。”

历经10多年军旅生涯后,2001年12月他转业至郑州市公安局管城分局,先后任刑侦大队民警、北下街派出所副所长、城东路派出所教导员。2010年,陈力理被调整为郑州市公安局南关街分局案件侦办大队教导员,后担任大队长。

陈力理和同事在办案。  南关街分局供图.jpg

陈力理和同事在办案

刑侦一线的工作异常繁琐,陈力理作为大队长,从每起案件的侦破、与检察机关的沟通协调到整个队伍的后勤保障等,他都事无巨细,熟记于心。

“自从去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开展以来,辖区内搜集到的30多条线索,他都清清楚楚,日夜钻研。”案侦大队副大队长诸葛玉峰说,“他要求我们办的每一个案件,无论什么时候有了进展和结果,都要第一时间通知他。有时办完一个案子都已经深夜甚至凌晨了,你给他发一条信息,不出一分钟,他准会回复。他对警察职业的挚爱早已融入了血液。”

现任南关街分局执纪执法监督室主任的王海涛,与陈力理是老搭档。2004年,他们共同就职于管城公安分局北下街派出所。北下街派出所辖区内商场林立,有几个惯偷经常在光彩市场出没,致使辖区扒窃案件高发。

王海涛回忆,当时光彩市场有8个出入口,监控设施很不完备,想抓住那帮惯偷,只能靠人盯守。入警不久的陈力理多次表示,一定要把这些惯偷绳之以法。

经过多次摸排,确定了几名嫌疑人的作案规律——他们习惯在下午3点左右作案,得手后会从别的通道逃离。陈力理很快组织警力进行收网,成功抓获了5名惯偷,该市场的扒窃案件明显下降,得到了商户们一致好评。 

敢于碰硬,总共破获刑案1500余起

“扫黑除恶行动开始后,我们依法对九类涉恶案件开始摸排,成功破获了一起利用网络开设赌场的案件,抓获嫌犯65名。”诸葛玉峰说,陈力理指挥侦办了这起案件,他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案,根据嫌疑人的不同情况向检察院移交案卷。

2018年12月29日,陈力理拿到了一起特大案件的判决书,但就在当天,他和大队民警们丝毫没有停歇,将先前准备好的一系列文书装满两个箱子,移送至检察院,当日,共有34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开设赌场罪,被依法提起公诉。

陈力理的同事马斌说,2018年12月30日下午,陈力理与管城区人民法院的法官约定好12月31日共同研判涉恶案件相关事宜,由于当天适逢元旦假期,鉴于节日安保备勤,陈力理就放弃休息住在单位整理案卷。当天下午3时开始,诸葛玉峰接到了陈力理打来的一通电话,叮嘱他按时到分局参加调度会议。

“他太爱操心了”,诸葛玉峰回忆说,没想到这竟是他最后一次和陈力理通话。

研究案情。  南关街分局供图.JPG

▲研究案情

陈力理个头不高,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很斯文,但不论面对哪种案件,他都表现出超乎常人的冷静。2017年10月,豫泰通讯城3楼几家商户手机被盗,总计丢失高档手机200多部,价值近百万元。案侦大队侦查员们赶到现场后,发现商场大门完好,楼层也没有人出入,一时之间,案件陷入了僵局。

陈力理认真勘查现场后,发现3楼的外墙之外,还有一层玻璃幕墙,缝隙的厚度仅有15厘米,这么狭窄的缝隙,能藏得下一个人吗?带着疑问,他开始组织警力摸排线索,最后终于确定了犯罪嫌疑人身份,将3名涉案嫌疑人成功抓获,200多部手机顺利追回。

从2010年至2018年,陈力理带领大队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500余起,抓获各类刑事嫌犯1300余人,为辖区和谐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成绩突出,陈力理先后荣获全省优秀人民警察、郑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郑州市公安局南关街分局局长顾健说:“案侦大队是全局的领头雁,作为负责人,陈力理对工作一腔热忱,特别上心,总是能不负众望,完成使命。”

在他的眼中,陈力理是分局“小诸葛”,办案有点子,有思路,称得上足智多谋。“他走了,但他用最平凡和最勇敢的行动展现了一名优秀刑警的忠诚担当。他感人的事迹和无私的奉献,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无愧于头顶熠熠闪光的警徽。”

无悔坚守,熬制中药吃成为常态

“陈大队从来没有摆过领导架子,也从来没有因为我年轻就小看我,他经常关心鼓励我们。”25岁的王俊乐在2017年9月进入了案侦大队,负责情报、刑事技术等方面的业务。有一次,他找陈大队汇报完工作,准备离开,已经走到了门口,陈力理把他叫住:“小王,听你的声音不太对,是不是感冒了?”

原来,王俊乐那几天确实感冒了,细心的陈力理一直叮嘱他要注意身体。还有一次,陈大队把王俊乐叫到了办公室,从柜子里拿出几本有关情报和刑事技术的书,笑着对他说:“这几本书可是我压箱底的,一般人我还真不借给他看。”后来,王俊乐在陈力理的关心和鼓励下成长迅速,业务能力逐渐提高。

很多战友送上最后一程。.JPG

案侦大队副大队长汪鑫表示,陈力理平时经常关心同事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了解到谁遇到什么困难,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忙。“好几年前了,当时大队来了个警校的实习生,突然得了一个急病,需要手术,但他家里非常困难。陈大队听说后就带头给他募捐,他个人捐了两千块钱,让他顺利渡过了难关。”

然而,同事们对他的家庭生活和身体状态却知之甚少,因为陈力理很少向他们透露自己的私事。“说来惭愧,我还是因为这次出事才知道他的老父亲瘫痪两三年了。以前就知道他们一家三口,他又经常不回家,嫂子很贤惠,他女儿也很优秀。其实,他关心同事比关心他自己都多。”说起这个,诸葛玉峰有些懊悔。

走进陈力理的办公室,办公桌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办案材料,笔记本摊开,上面记录着当天的工作任务,重要部分都用红色笔标注。桌子上有一张他和妻子、女儿的合影,女儿今年即将参加高考,可惜这一切,陈力理再也看不到了。

案侦大队内勤窦慧云回忆,自扫黑除恶行动开展以来,他很少回家,几乎每天都住在队里,同事们都看不下去:“陈大队,你咋周末也不回家,不用陪陪孩子吗?”而陈力理每次回复都是:“你嫂子在家呢,有她陪着就行。”

“他就是成天不回家,把单位当成家。说是大队长,不如叫贴心的老大哥。”在南关街分局案件侦办大队3楼值班备勤室,诸葛玉峰说起陈力理十分感慨。“逢上大案要案,他一个月也回不了几次家,我也从来没有见他休过公休假!”

“他一直说他血压有点高,经常吃药。因为他之前在部队是军医,我们都觉得他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窦慧云说,“因为工作忙碌,他很少去医院。他会在二楼的办公室熬一些自己配制的中药,整个楼层经常能闻到他熬的中药味。”

“案件很多,可爸爸只有一个”

刘翠玲说,从认识到结婚到现在,他没做过一件让她觉得浪漫的事,他陪她在一起的日子屈指可数,“搬进这个小区几年了,他总是早出晚归或不归,以至于邻居们都以为我是单身妈妈。”

“我和妈妈总是抱怨他陪伴太少,小时候假期总是见不着他,家长会一次也没去过。”陈力理的独生女陈筱蓉,现在是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的高三学生。她说,自从上高中住校一周只回一次家,可他有时候一个月还见不到爸爸,“他也总说自己亏欠家庭、亏欠我,从小学到高中没能帮上我什么,得靠我自己努力。”


▲陈力理的独生女陈筱蓉

刘翠玲说,好在女儿很争气,很刻苦,学习成绩在全年级也是名列前茅。她说,2018年7月,女儿从2000多人中脱颖而出,入选“北京大学全球精英人才A计划”时,陈力理很高兴,说了一句话:“孩子,你很优秀,爸爸以你为骄傲。平时爸爸对你照顾不够,对不起你”,然后哭了,这是她第一次见他掉泪。

爸爸的猝然离去,在这个17岁的女孩心里残忍地刻上了难以承受的悲伤。“爸爸,我知道你太忙了,案件很多,可你也要知道,爸爸只有你一个,爷爷奶奶也只有你一个儿子……爸爸,我想你,我不知道,离开你的日子该怎么过?”

1月6日上午,被悲痛笼罩的郑州市殡仪馆追悼大厅,身着警服的陈力理永远定格在黑纱装扮的遗像上。

“爸爸一生,处事严谨,为人谦和;无私奉献,勤俭持家;孝亲敬长,待人真诚。”陈筱蓉答谢说,“这些优良的品质深深地感染着我,也是父亲留给我的最宝贵的遗产。在我和妈妈心中,爸爸永远是我们的英雄,我们永远都想着你!”

1546917774.png

▲陈筱蓉在追悼会上的发言节选




编辑:韩娟

统筹:杨观军

0

相关新闻

    没有感兴趣的新闻,下载客户端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