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朝晖 通讯员 姜新党
为保护、传承和发掘官渡古战场遗址文化,打造三国历史文化之乡,9月24日上午,官渡古战场遗址文化实地考察调研座谈会在中牟县官渡镇官渡桥村隆重举行。
座谈会现场高朋满座、专家云集。原郑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委员高天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程健君,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彭恒礼,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马福贞,河南大学文旅学院副教授、河南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李涵闻等参加座谈。会议由官渡镇党委书记段长海主持,官渡桥村党支部书记梁福泉就该村的历史变革及未来发展的规划设想进行了汇报。
官渡桥始于汉初,因傍古官渡水而得名,1800年前的官渡之战就发生在里,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之一。此次战役,为当时中国北方的统一与稳定,日后三国鼎立的局势,乃至对之后历史的发展走向,奠定了基础。目前,村尚有官渡之战、官渡桥、曹公垒、曹操拴马槐、草料场、拒袁斩将碑、关帝庙,汉井,田丰墓等遗址遗迹。通过对这些宝贵的遗址遗迹的参观、学习,大家能够更好的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计谋,感受历史的风云变幻,感叹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
因为官渡之战和当年关羽在此发生的一些故事,为纪念关羽的忠诚、信义、勇武,在此修建“关帝庙”,刻碑记之,香火兴盛。神宗时,改为“关圣寺”。清顺治元年(1644)当时顺治皇帝降旨改名为“官渡寺”。历经历史风雨的洗礼,如今的官渡寺香火鼎盛,香客如流,游客日众,成为一处绝佳的禅修旅游胜地。远离都市的喧嚣,驻足古刹,食素茶清,祈福纳祥,进行彻底的心理净化。官渡寺佛教文化游览区的开辟,将默默度化世人诸恶莫做、止恶向善,护佑这方土地上的子孙福祚无穷,昌绵久远。
官渡桥村又根据历史故事及民间资料,修缮了吕伯奢故居,修建了三国文化园、官渡桥博物馆等。而三国文化园,将生态、文化、历史故事等很好的结合了起来。小桥、流水、汉亭、辕门、士兵、水榭、八卦、汉井、桃园三结义场景雕塑、古树等,让来到此园的人们,仿佛穿越到了人才济济的三国,又能充分感受到农村美好的自然风光。
官渡桥村西临省会郑州,东接古都开封,交通便利。规划以仿汉古村落为背景,以三国历史文化为依托,以本土民俗为基础,主要打造汉文化旅游产业园及现代农业观光园,突出乡村居民体验、民俗生活、休闲娱乐、生态养生、苗圃采摘于一体的休闲度假村,臭豆汤、瓜豆酱、糖蒜瓣、西瓜酒等农家特色,民俗展、民俗游、农家乐、农耕忙等一应俱全,历史重温游、禅修圣地游,对身心进行彻底的放松。
官渡桥村打造具有浓厚底蕴的三国历史文化风貌村,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示范村,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专家组先后对三国文化园、官渡博物馆以及官渡寺等进行了实地调研。就该村的现状及规划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以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宝贵意见:打造“官渡三国文化”平台,重点不在战争,要继续挖掘官渡文化,擦亮“官渡”二字,古今融合,走乡村文化特色,还原农耕文明的生活风貌,将现代元素融入古代文化,突出地方本土特色,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做好官渡民俗文化、讲好官渡历史故事。
高天星老院长表示,河南资源丰富,河南人不仅要认识河南人,还要认识河南文化,官渡文化是中牟文化的高地,是河南文化一个代表性符号,一定要把三国历史文化之乡建设好!
编辑:王洋
统筹:曹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