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在绘报 | 中伏至,夏意正浓
2023-07-21 浏览量:

郑州+

中伏翻无暑,斜阳未即曛。

暂光风处叶,馀墨雨残云。

—【宋代】宋祁《即事》

000封面.jpg

中伏是什么

中伏,三伏之一,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也叫二伏。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中伏时间有长有短,根据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初伏)出现的迟早不同,中伏的天数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

唐代皎然《五言奉和陆使君长源水堂纳凉》:“六月正中伏,水轩气常凄。” 惠洪《夏日陪杨邦基烹茶分韵得嘉字》:“炎炎三伏过中伏,秋光先到幽人家。”宋代曾巩《苦热》诗:“忆初中伏时,怫郁炎气升。”

555.jpg

666.jpg

中伏为什么这么热

夏季热在三伏,而三伏里以中伏最热。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慢慢到了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加之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在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777.jpg

二伏面条你吃了没

“头伏饺子二伏面”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可是二伏为什么要吃面?”

1、伏天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能量的需求增多。而入伏后,正是麦子丰收的季节,用新小麦做成的面食富含糖类、B族维生素、多种矿物质等,可以为人体提供充足的热量。

2、伏天天热,出汗是顺应自然的养生之道,吃热汤面可以促进身体发汗,将体内的湿热排出,避免中暑。暑天吃面还可以使人更加清醒,注意力集中,因为它能缓慢地、有规律地向大脑输送葡萄糖。

3、伏天暑热难耐,人们常没什么胃口,而面食相对好消化吸收,汤面、炒面、捞面、焖面等各种不同吃法的面食还可增进人的食欲。

111.jpg
888.jpg
999.jpg


出行注意防暑

1、出行躲避烈日

三伏天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另外,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在炎热的三伏天里,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龙虎人丹、风油精等可以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

2、保持充足睡眠

三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能预防中暑。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3、谨防情绪中暑

相关数据表明,在正常人群中,约有16%的人在三伏天会发生“情绪中暑”。“情绪中暑”的表现有:特别粗心,如打翻热水瓶等导致烫伤;上班提不起精神,容易激动或情绪低落,不能静心思考;肝火也随着气温往上蹿,常因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酿成祸端。

999-2.jpg
999-1.jpg
999-3.jpg

俗话说

小暑不算热 大暑三伏天

据资料显示

今年三伏天将持续到8月20日

炎热天气“待机”时间

长达41天

进入中伏

各位一定要注意防暑

出门游玩尽量避开高温天气

海报设计 李丹

文案 网络


下载

编辑:朱琳

统筹:邓红超

0

相关新闻

    没有感兴趣的新闻,下载客户端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