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莲鹤方壶青铜器出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嘉宾访​谈
2023-08-25 浏览量: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

莲鹤方壶:为新郑、为河南带来了无上的美誉和荣光

“一百年前的今天,在新郑南门外的李家楼一带,一位名叫李锐的乡绅,在自家菜园里凿井灌溉时意外发现了一座大墓并挖出了不少青铜器等宝物。在40多天的发掘后,大墓出土了大型青铜礼乐器百余件及陶瓷器、玉器、骨器等。经研究认定,这些文物是春秋时期郑国国公大墓的陪葬品,两千多年前郑国故地的神秘面纱由此揭开。1927年,河南博物馆筹备委员会成立。1930年,这批新郑郑公大墓出土的青铜器成为河南博物馆的首批收藏,自此开启了河南文物事业的先路。这批文物中的代表莲鹤方壶作为我们的镇院之宝,为河南博物院、为新郑、为河南带来了美誉和荣光。”在纪念大会上,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介绍了莲鹤方壶对于河南文博事业的重要意义。

他详细介绍了莲鹤方壶的“前世今生”,最后表示,莲鹤方壶是东周时代风貌的“物化”反映,它展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新自由、生动活泼的意境:器形由厚重变得轻灵,造型由威严变得奇巧,手法由神秘趋向写实,装饰纹样变得更接近生活。一扫前代青铜器庄严肃穆的装饰风格,成为活跃升腾的崭新精神力量的形象体现,可谓青铜时代造型艺术的巅峰之作。所以,郭沫若先生称莲鹤方壶“乃时代精神之象征”。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丁孟

“如果没有郑公大墓青铜器,故宫博物院青铜器收藏的地位就要重新评价”

“我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参加‘莲鹤方壶发现100周年纪念大会’的。1923年8月25日发现的新郑郑公大墓,100年来,其价值历久弥新。在中国考古学史上,这次发现永远有其特殊的一笔。展望将来,莲鹤方壶的艺术性必将越来越高华照眼。”莲鹤方壶作为国宝级文物,曾长期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器馆展出,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在纪念大会上,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丁孟说,他对莲鹤方壶有着深厚感情,他曾在2006年全程护送北京故宫博物院莲鹤方壶到郑州,与河南博物院莲鹤方壶团聚,使得这对“国宝姐妹”在分离半个多世纪后得以团聚。

他表示,莲鹤方壶的出现,使人们第一次看到了郑国青铜器的特征。春秋时期,郑国居于中原晋国和南方楚国之间。新郑郑公大墓出土的青铜莲鹤方壶上的中原色彩和楚文化因素,正是古文化交流融合的印证。

莲鹤方壶打破了对中原文化传统认识的束缚,为现代考古学走向实证、系统、区划的研究提供了可信的田野资料。

“我在想,如果我们没有收藏像莲鹤方壶这样的铭心绝品和龙耳虎足方壶、大鼎、大鎛、方甗等这样的春秋中后期的新郑郑公大墓青铜器,那么,故宫博物院的青铜器收藏在中国博物馆中的地位就要重新评价。”丁孟说。

深圳博物馆学术研究部主任黄阳兴

因为有了郑公大墓青铜器,深圳博物馆被人瞩目

作为郑公大墓出土青铜器收藏馆之一,深圳博物馆藏有蟠螭纹大鼎、窃曲纹铜鬲和窃曲纹铜簋三件青铜器,在纪念大会上,深圳博物馆学术研究部主任黄阳兴表示:“郑公大墓是20世纪20年代发现的最重要的东周墓群之一,出土了莲鹤方壶等一大批构思超绝、工艺精巧的青铜器,备受世界瞩目,直接推动了中华文明研究与近代学术的发展。”

据黄阳兴介绍,1981年,深圳博物馆成立。1996年,根据河南省委的意见,河南省文物局调拨当时的河南博物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三门峡虢国墓博物馆筹建处等单位的一批文物支援特区文博建设,包括青铜器、玉石器以及铜镜、铜印、先秦货等珍贵文物600多件,其中就有郑公大墓中出土的蟠螭纹大鼎、窃曲纹铜鬲和窃曲纹铜簋三件青铜器。由此,深圳博物馆一跃成为广东省先秦青铜器收藏最丰富的文博单位。“这批郑公大墓出土文物长期在深圳博物馆青铜展厅展出,数百万海内外观众参观了展览,为传播中华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杨宜锦 文/图

编辑:王洋

统筹:陈静

0

相关新闻

    没有感兴趣的新闻,下载客户端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