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法 | 买房不成定金不退?定金、订金、意向金,你能分清楚吗
2023-09-01 浏览量:

郑州+

“感谢你们这么快就帮我要回了欠款……” 今天,记者获悉,在荥阳市法院执行法官宋建华的办公室,领取完全部4万执行款后,申请执行人田某拉着执行法官的手说。

2020年6月,田某到郑州某开发商在荥阳开发的楼盘实地看房后,当场签认了认购协议、缴纳4万元定金,并就实际位置及户型在沙盘中找到了对应位置进行了现场比对,销售人员表示实际与沙盘一致。次日,田某赴约签署合同并就细节问题进行最终沟通确认时,该楼盘对接人却对很多细节并不知情,无法进行肯定答复,原告尝试多种方式沟通无果,决定退回定金,不再购买,但多次索要定金迟迟无人解决。田某将对方起诉到了法院,要求返还定金。法院审理作出民事判决,判令开发商退还田某购房定金4万元。判决生效后,开发商迟迟不履行还款义务。今年7月,田某向荥阳市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法官宋建华多次对该公司负责人释法明理,劝说其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公司负责人仍百般推脱,直至执行法官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并告知其拒不履行即将面临的严重后果和对其公司将带来的不利影响时,负责人的态度才表示愿意配合法院工作,并履行退款义务。

提醒:定金、订金、意向金大不同

法官表示,生活中,一些购房者在看房选房时会被卖家要求缴纳一些“定金”“订金”“意向金”等,以表示买房的意向,然而这三类“金”法律意义各不相同,购房者要擦亮眼睛分清。

“定金”是一个规范的法律概念。根据《民法典》第586之规定,“定金”指的是合同当事人于合同订立时或合同履行前,由一方向另一方交付的具有担保性质的资金。定金具有双重担保功能。我国法律对于定金的履行规则也有着明确的规定,如《民法典》第587条规定:“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当然,是否双倍返还,还要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双方约定等因素,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确定。

“订金”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并非法律概念。所谓订金,指的是预订所付的钱,实际上具有预付款的性质。定金和订金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在定义、性质、数额、法律后果却等方面相差甚远。根据《民法典》第587条之规定,“订金”不具有担保性质,支付订金通常是预付款或先期支付行为。因此,订金支付方不能依据定金罚则要求收取方双倍返还订金。

“意向金”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与其性质类似的还有“诚意金”等。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营销方式,意向金的支付更多体现的是买方购买房屋的意愿表示。诚意金不能适用定金罚则,出现违约情况时,交付诚意金的一方只能要求返还交付的部分,而不能主张双倍返还;另外,定金有着上限规定,而诚意金的金额通常情况下可以由当事人自由约定。虽然法律并未明确规定交纳诚意金必须以书面方式,但为了保障购房者的权益,还是建议尽量采用书面形式进行。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鲁燕 通讯员 徐文娟

编辑:朱琳

统筹:杨观军

0

相关新闻

    没有感兴趣的新闻,下载客户端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