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余家党报共话融媒体发展
——“新思维 新技术 新应用”全国部分党报新媒体业务发展研讨会举行
10月26日的西宁,一场以“新思维 新技术 新应用”为主题的新媒体业务发展研讨会在西宁晚报融媒体中心举行,深度融合思想之风吹拂河湟大地,激荡、碰撞、浸润——由西宁晚报社主办、中共西宁市委宣传部指导、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全国部分党报新媒体业务发展研讨会举行。中国报协,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吉林日报、重庆日报、扬子晚报等全国部分党报及省内纸媒报社等20余家报社领导、新媒体、技术部门负责人相聚西宁,同台分享、共话新思维、新技术、新应用,共同探讨媒体融合的趋势方向,探索打造拥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的路径方法。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重要指示十周年。这十年,报业媒体与时代大潮同行、与技术创新同进,积极拥抱互联网,引入新技术,变革内容生产、新闻传播和媒体形态。“十年来,广大报业同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提升数字化发展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引领推动内容生产、传播体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中国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主任辛乘胜在致辞中说。西宁晚报社党组书记、社长陈宗君在致欢迎辞中介绍,近年来,西宁晚报社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全力打造新型主流党媒,筑牢党媒舆论主阵地。已拥有包括报纸、客户端、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快手号、头条号、微博号、百家号等多种媒介形态,各级平台关注度日渐增长,全平台粉丝达260万、日活量达210万。西宁晚报微信公众号2020年获全国党报融合传播微信传播力排名14名,成为名副其实的青海省主流强势媒体。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植俊全程参与西宁晚报融媒体中心建设,从立项到招标、从开工到落成的每一个环节,他深有感触:“大洋公司在此次研讨会上,与西宁晚报社在报业行业落地首个《视频生产新技术与应用》共建基地,结合晚报社的媒体资源优势和现有系统平台优势,后续在视频智能生产、云端结合的轻量化业务应用等方面持续为报社业务赋能。”在主旨论坛中,西宁晚报社新媒体负责人围绕“西宁晚报新媒体全域传播与用户服务应用探索”主题,进行新媒体融合经验分享。项目承建方中科大洋公司的3位技术专家分别围绕融媒演播系统、新一代视频生产应用平台和智能媒资管理平台应用进行分享。十年间,媒体融合从“相加”逐步走向“相融”,已迈入全面发力、构建体系的新阶段。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聚沙成塔、握指成拳、再上新台阶?
“依托于传统积淀的基础,不断迎接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挑战,寻求创新突破,用好品牌资源、做强原创内容、做好用户服务、创新创意活动、优化传播矩阵、应用新兴技术。”
“要打通设备、资源、数据的界限,在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数字化转型。”在业务研讨性论坛环节,江苏新华报业扬子晚报、北京日报社新媒体视频直播部、吉林日报新媒体融合办的相关负责人在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中侃侃而谈。
此次研讨会体现了“媒体人”强烈的责任担当和改革创新的精神,更体现了党中央的要求,对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意义非凡。“我们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认真学习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加大合作交流力度及培训力度,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步伐,将西宁晚报融媒体打造成一个有思想有情怀有担当有作为的媒体,不断增强影响力传播力,不断扩大主流媒体影响。”陈宗君说。
“受益匪浅!这为我们报社未来发展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新思维、新技术、新应用,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这场论坛干货真多,回去我要好好学习吸收消化。”
……
10月26日,全国部分党报新媒体业务发展研讨会在青海省西宁市拉开帷幕,一场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思维碰撞在西宁晚报融媒体中心精彩上演,以“新思维 新技术 新应用”为题的主旨演讲中,包括中国报协,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吉林日报、重庆日报、扬子晚报等全国部分党报及省内纸媒报社等20余家报社领导、新媒体、技术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分享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破圈”秘诀,探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新路径,共话媒体融合发展的守正之道、创新力量。作为创刊近40年的西宁晚报,在走媒体融合之路的十年间,紧跟时代、努力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做强内容、努力打造精品佳作和知名品牌,守正创新、努力提升青海故事和西宁故事的表达能力和传播能力。主旨演讲中,西宁晚报社新媒体部主任张永黎,以《西宁晚报融媒体全域传播与用户服务应用探索》为题,与在场的纸媒同仁展开深入交流探讨,分享经验与体会。“平均每7个青海人中就有1人关注了西宁晚报微信公众号;每3个西宁人中就有1人关注了西宁晚报微信公众号。如何做到在人口不到600万的省份,粉丝量接近百万的成绩?”张永黎说这离不开外在的帮助和支持、更离不开坚持内在创新和内容为王的融合发展理念。对于未来如何加快转型升级、深度融合发展?张永黎表示,西宁晚报社将以实践探索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新路径,聚力突破影响大内容少、有用户爆款少、专业技术人员少、流量大但变现少四个方面的发展瓶颈。新兴技术为媒体融合助力
整合传统视频剪辑制作、云服务、AI应用等多个技术,提供从手机端,到web端,再到非编端的无缝衔接流程,当前西宁晚报融媒体中心已建成集群化的云制作系统,立足智慧媒资系统,实现高效的新媒体节目生产。未来将立足多种新兴技术,实现报社记者人人都具备从拍摄到粗剪,再到精细化编辑的专业视频全流程制作,在一键成片、智能写稿、智能审片等方面提升生产效率……演讲中,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3位技术专家分别围绕“融媒演播系统助力报社自制内容发展传播”“天地结合、云网协同的新一代视频生产应用平台”“智能媒资管理平台助力报业全媒体内容创作与生产”主题进行分享。“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进程,需要新的理念指引,分享互换新鲜的实践探索。”“用好品牌资源、做强原创内容、做好用户服务、创新创意活动、优化传播矩阵、应用新兴技术。”“要打通设备、资源、数据的界限,在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数字化转型。”在随后开展的媒体融合业务实践论坛上,北京日报社新媒体视频直播部主任王军华、江苏新华报业扬子晚报编委章劲松、吉林日报新媒体融合办主任刘君,分别立足各自媒体特色和转型实践,共同探讨媒体融合的趋势方向,探索打造拥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的路径方法。品牌资源、原创内容、技术创新、复合型人才,成为论坛讨论中的热词。一个新闻客户端是如何做到用户下载量达3000万的?章劲松分享了用好品牌资源,做强原创内容,坚持深入生活、服务大众,做好用户服务,创新创意活动,优化传播矩阵6个方面的实践经验。“我认为,思想转变是媒体融合发展第一要务。”王军华以北京日报社的转型实践为例,总结了转型发展的经验办法。媒体深度融合需要增强哪些能力?刘君提到了资源整合能力、技术引导能力和新闻人能力“三种能力”,特别强调“人才”的重要性。他说:“要培养发掘懂技术、有内容、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并在关键岗位上用实用好。”“大街小巷干净整洁,人们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西宁真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城市。”“秋天,一定得来一次西宁,走进这座城市,才能感受到她的独特韵味!”论媒体融合,高见频出;谈西宁印象,赞不绝口!10月26日,由西宁晚报社主办、中共西宁市委宣传部指导、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全国部分党报新媒体业务发展研讨会举行。在西宁期间,来自中国报协,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吉林日报、重庆日报、扬子晚报等全国部分党报及省内纸媒报社等20余家单位的领导、新媒体、技术部门负责人,在谈到西宁印象时发出由衷的赞叹。“干净整洁。”江苏新华报业扬子晚报编委章劲松谈到了西宁留给他的第一印象。“这里的大街小巷环境优美、整洁有序,整个城市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充满现代气息,是个很有吸引力的城市。作为全国文明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西宁果然是名不虚传。”北京日报社视频直播部主任王军华是第二次来到西宁,此番前来,他感到西宁的现代化气息更浓了,城市更加时尚了。一路上,沿途看着西宁的变化、听着司机师傅的介绍,王军华更对西宁充满了好感:“一路走来,我深切感受到西宁老百姓那种洋溢在脸上的幸福感从何而来,这种幸福感源自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在深秋来到绚丽多彩的西宁,感受到这个城市更加充满生机活力。”吉林日报社融合办主任刘君欣喜地说道。“没想到,一下飞机,就邂逅了惊艳的西宁,碧空如洗的天空闯入眼中,清凉干净的空气沁人心脾,从机场到市区,道路两旁山峦起伏,处处层林尽染、橙黄橘绿,秋季的西宁美不胜收。这里是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乌鲁木齐晚报技术中心主任巩亮亮在微信朋友圈留下了这样的感慨。“西宁作为省会城市,既是青藏高原区域性中心城市,又是‘三江之源’和‘中华水塔’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服务基地和大后方。高质量发展蓄势待发、前景光明。必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相信在西宁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西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只要坚持实干当头、干字为先,必将打开西宁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格局。”巩亮亮说。
【寄语】我是第二次来到西宁,感觉西宁变化很大,很喜欢这座城市。在参观西宁晚报融媒体中心后很震撼,没想到传统的纸质媒体居然也有这么强大的视频直播力量,这不仅是媒体融合的力量,也让我看到了未来媒体融合发展的前景。【观点】此次全国部分党报新媒体业务发展研讨会的主题是“新思维·新技术·新应用”,作为传统的纸质媒体,如何才能“破圈”、让传统媒体突破发展瓶颈、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和市场化、提高竞争力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我认为新技术促进新应用,新思维带动新业务,通过参观西宁晚报融媒体中心,与各地报业新媒体人深入交流,让我对如何发挥全媒体优势、聚合融媒体力量有了全新认识,也对策、采、编、发、追评的全业务流程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只有通过创新思路和模式,并以新技术推动融媒体业务发展,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提高新媒体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寄语】再次来到西宁感受更加的不一样。西宁在金秋美景的映衬下,充满了活力。我也看到西宁晚报视频生产综合平台项目的诸多成果,希望他成为西北地区在媒体融合和全媒体体系建设方面的排头兵。【观点】随着媒介技术和功能的不断迭代升级,在媒体深度融合进程中加强智能化建设,势在必行。媒体深度融合是个系统工程,从抓主要矛盾的角度来看,亟需加强三种能力建设。一是资源整合力。党报是上连党心、下接民心的桥梁和纽带,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亟需在媒体融合过程中,结合网络传播特点,重新对党报进行资源尤其是在地性资源的整合。二是技术引导力。智媒体建设涵盖多个方面,目前主要是短、中视频,需要对应用端、中台及云端进行系统性打造,着力发掘、培养和使用好三种人,即:懂技术的新闻人,懂新闻的技术人和懂融合的技术人。三是队伍战斗力。全媒体记者队伍建设,做到“举机能拍、对镜能说、提笔能写。”【寄语】开拓创新,“学干闯”,是媒体宣传今后的重要任务,希望在融合发展道路上,多创新,多实践,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取得更大突破。【观点】新时代我们要以新思维面对媒体宣传任务,如何提高媒体的竞争力,就是要通过引入新技术来推动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新媒体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要创新发展思路。改变传统媒体的发展思路,把握新媒体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注重用户体验和内容创新,以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社交化等新型传播方式。要加大力度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推动报社内部的组织架构、生产流程、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同时,要强化并注重内容创新,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打造具有思想性、权威性、专业性、贴近性的优质内容,增强用户黏性和忠诚度。最后,要加强技术应用。加强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提升技术能力和数字化水平,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推动新媒体的智能化发展。【寄语】作为青海省内的唯一一份晚报,西宁晚报敢于创新、积极探索,以新技术新理念为引领,全力推动媒体创新融合发展。【观点】能有幸参加全国部分党报新媒体业务发展研讨会感到十分荣幸,通过这个机会我们传统纸质媒体间不但进行了交流,而且也从参观西宁晚报融媒体中心的建设中学到了好的经验和做法。西宁晚报社在媒体融合的探索上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为地市级媒体构建区域媒体融合服务新生态提供了西宁经验。当前,媒体正在利用智媒技术延伸“脚力”、提升“眼力”、增强“脑力”、创新“笔力”,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推进媒体融合高质量发展。西宁晚报能在青海省内媒体中脱颖而出,主要得益于以技术平台化建设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同板块资源、业务融会贯通,构建了融合化的新闻生产策、采、编、发工作流程,能够灵活应对和满足融合发展的多重业务需求,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寄语】西宁,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充满现代气息,是个很有吸引力的城市。西宁晚报融媒体中心,打造了全新的虚实相生的演播创意工场。数字化、智能化高清视频技术的赋能,将为西宁晚报新媒体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观点】媒体融合发展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情形也越来越复杂。扬子晚报新媒体的发展和传统积累有很大的关系,至今报纸的发行量还保持在40多万份。当然,看报纸的老年用户比重较大,更多年轻人则关注网络媒体,扬子晚报网、紫牛新闻客户端、官微官博抖音等都有着广泛的覆盖面。在报业集团里,扬子晚报视频发展最早,制作能力也是最强的,近几年,交汇点、中江网等的视频能力很快提高,这也充分反映了传媒的视频化趋势。对于报业来说,视频基础远远不及广电,在发展中遇到了不可回避的问题。现在网络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改变,大家对原创视频稿件的需求很大。今后新媒体融合发展和视频化发展的生产能力需提升、管理体系需健全、传播能力需加强。【寄语】新时代新使命,传统媒体需要发掘新的内容,创造新的表达方式,用新的互联理念,让崭新的内容以崭新的姿态飞入寻常百姓家。用新技术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传统纸媒大有可为。【观点】传统纸媒尤其党媒的优势在于权威性和公信力,深度权威的内容和图文生产是报纸的强项和优势所在。媒体融合提出十年,目前大多数纸媒办的新媒体,只不过是把纸媒老套的内容搬到了新载体上,是“新瓶装老酒”。要想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必须实现观念上的彻底转型,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以全新的互联网思维展开工作。除了借助“两微一端一抖”进行互动传播外,还要利用H5、VR等多种形式,提升党媒的可读性和鲜活度。但无论新技术如何发展,始终离不开优质的内容作为根本,优质的内容是媒体融合的压舱石,踏踏实实做内容,让新内容匹配新技术更为重要。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全媒体时代的重要特征。媒体的融合,不仅是媒体内部人员的融合,架构的融合,根本上还是媒体与社会的融合、与时代的融合。【寄语】很欣喜地看到西宁晚报社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积极创新和探索,相信西宁晚报社在加快推进全媒体体系建设中,能够更好地传播西宁发展好声音,巩固壮大宣传舆论主阵地,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观点】媒体融合发展对于全业态的传统媒体来说是一次自我革命、自我提升。受众的关注点从大屏转向小屏是“势”,我们传播手段的多元化以及传播方式的个性化定制是趋势,这就要求媒体人能够以坚定的立场、以敏锐的嗅觉、以丰富的手段和精良的产品来实现个性化制作、可视化呈现和互动化传播。媒体融合步入“深水区”,要实现更好发展,媒体人就要从自身出发,打破固有观念,对媒体信息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进行优化创新,做到与时俱进,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更深层次“互联网+”思维发展模式,保持自身优势,顺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以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和特殊化的服务,满足内容传播和用户需求。总之,融媒体时代,我们要有向“深水区”挺进的魄力,更要在不断自我改革中要生产力。【寄语】坚持守正创新,秉持“内容是王道、技术是霸道、服务是大道”理念,聚焦纸媒走深度、新媒走活跃度的全媒体内容生产,以优质内容赢得发展优势,以先进技术推动纸媒向“智媒”转型,以“一专多能”的全媒体人才获得绝对优势。【观点】促进纸媒和新媒体深度融合,就要紧跟时代,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深度融合,实现全员转型、全媒体融合、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激发活力,释放生产力。促进融媒体发展,就要充分发挥新技术作用。新技术重塑和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体制机制。新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手段,提高新闻生产的效率和速度;新技术为传统媒体提供新的媒介形态,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技术运用,使新闻报道可以以更为生动、立体的方式呈现,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而5G网络的高速度和大容量,可以更快更广泛地传播信息,打破不同媒介之间的隔阂,与用户进行实时互动。【寄语】参观完西宁晚报社的采编区域、听完工作人员的讲解后,晚报在新闻报道方面的大胆创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晚报在今后的媒体融合发展中一定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观点】在当下的智媒体时代,引领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已经成为纸媒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必须不断加快融合步伐,推动“主力军进入主阵地”,用全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努力推动党报媒体融合“破圈”。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内容始终摆在新闻生产与传播要素的第一位。如今,媒介朝着融媒体的方向演变和发展,唯有以先进技术的支撑,信息的传播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大众的精神诉求。同时,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新闻生产与传播环境,发挥制度用人留人的杠杆作用,保障媒体融合发展行稳致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