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变安全员,自主识别红绿灯,自动驾驶公交车在行车过程中不需要操纵方向盘,只有出现紧急情况时才会进行人工干预。”在郑州天健湖,神奇的智慧巴士在绕湖穿梭。这个智慧巴士,运用了宇通客车自主开发的5G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结合数字孪生图像交互系统,可以全景展示车辆周边场景,还可以根据客流量、车流量,实现车辆动态调整与路线优化。
近年来,郑州市贯彻落实“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集全市之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数据显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7%,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研发投入强度、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国家中心城市前列。预计2023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65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6000家;科技型企业累计超1.3万家。
政策支持 打造创新主阵地
一路看来,繁花似锦——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研制的载人飞船CNC分系统激光雷达和连续波高精度测量雷达为神舟十四号擎天保驾护航;郑州航天电子公司提供的电连接器、电缆网和电子仪器等产品为“神舟”“天和”太空牵手助力;宇通氢燃料客车为冬奥会大赛绿色出行提供便利……郑州科技力量逐渐打响郑州“智造”名片。
世界5G大会上的宇通智能无人驾驶小巴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推动中原科技城与河南省科学院、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三合一’融合发展,成为河南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创新驱动的主平台和主阵地。”郑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道,郑州将力争用3~5年,引进建设30家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100万大学毕业生,构建不低于1000亿元的产业基金群。
放眼望去,成绩斐然——
郑州紧盯六大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支持宇通客车实施“自动驾驶车辆关键技术研发及多场景示范”、汉威科技实施“智能传感器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及三磨所实施“超硬材料合成用高性能新型锻造六面顶压机开发及产业化”等项目。2021年以来,郑州市有9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其中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7项;获省科技奖励603项,其中一等奖58项。
营造生态 培育创新主引擎
“我们实验室多项科技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支撑了多项国家重大工程,并推广应用到20多个行业,拉动上下游千亿级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表示。
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这背后,是郑州着力引进培育高能级创新平台的成果显现。数据显示,郑州持续加快重塑实验室体系,全国重点实验室新获批4家,优化重组进入6家,总数达14家。创新平台建设为郑州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发展的强心剂。
不仅如此,郑州还陆续引进设立了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北理工郑州智能科技研究院等高能级研发机构。支持大科学装置作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硬支撑”,推动实现零突破。目前,郑州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多个,引进中科院过程所、机械研究总院等14家大院名所设立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建成研发平台5192家,一批科研院所正在郑州形成集聚之势,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郑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最强音。
浙江大学中原研究院成果展示室
此外,郑州大力支持辖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完善提升郑州技术交易市场,着力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综合体”的全链条孵化培育体系,打通产学研合作“最后一公里”。
“明年我们将打造由省科学院、省医学科学院、省农业科学院(中原农谷)‘三院’支撑、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双校’驱动的创新动力主引擎。”据郑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郑州将增强各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创新能力,加快引进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培育一流创新生态,积极探索前沿科技领域。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李娜 见习记者 刘盼盼 杨柳/文 周甬 马健/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编辑:张丹娅
统筹:苏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