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市杜甫路街道体育馆社区因地制宜分类探索“微网格”治理路径。通过建强微网格、探索微机制、用好微平台、创新微方法,因地制宜全面激活社区“微细胞”,形成人到“网”中去、难在“网”中解、情在“网”中结的“微网格”基层治理新模式,努力构建“党建引领、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建强微网格,延伸网格治理触角。一是优化网格单元。社区科学精准划分“微网格”,根据人口规模适度、服务管理方便、资源配置有效原则,将社区划分为47个微网格,配备(微)网格长47人,做精做细基层治理单元。二是联动网格资源。设立红色网格“六亮”先锋岗,动员网格内的“双报到”党员、退役军人、商户等多方力量参与隐患排查、安全巡查、环境整治、纠纷化解等工作。
探索微机制,保障网格运行有效。围绕提升社区问题发现处置灵敏度,社区紧盯重点领域,建立三必、四报、三清的“343”工作模式,即做到“困难群众、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家庭、信教群众、上访户必访;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私搭乱建、安全通道必看;违规违纪马上报、发现隐患及时报、人员增减动态报、常规工作日常报;人员底数清、重点关键清、问题需求清”,切实将帮扶关爱落到实处。
用好微平台,提升网格服务效能。一是线上有联系。全覆盖逐级建立网格群、微网格群,形成“一网格一V信群”的管理模式,及时在线上开展宣传引导、组织发动、意见收集、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二是定期有培训。因地制宜制定微网格员职能职责,并结合当前重点、热点工作,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培训内容重点覆盖传达最新政策、职能职责培训、分享工作经验等,确保(微)网格员工作能力得以更新提升。
创新微方法,打造网格服务品牌。一是老旧小区重自治。为解决老旧小区人力不足、经费不足等问题,成立“老书记工作室”,以网格治理为抓手,量身设定工作岗位和职责,“唤醒”退休职工、党员干部角色意识,并转化为微网格员。二是社区服务重暖心。社区着眼于构筑和谐邻里关系,成立善于化解矛盾纠纷的“板凳议事会”金牌调解团队,动员网格员与“老书记”一同参与到矛盾纠纷调处当中,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力争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持续畅通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下一步,体育馆社区将进一步织密织牢“微网格”,提高社会治理精准度,探索具有乐活特色的“微治理”新模式。
记者 李晓霞 通讯员 谢荣荣 文/图
编辑:王洋
统筹:陈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