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夏至。二十四节气重要发祥地的河南登封举行了第八届夏至日天文科普文化节。来自全国的数百名天文爱好者,围观了这一年一度“无影台无影”的千古天文奇观。
上午11:30—11:40,在观星台周公庙前举行了民间礼拜周公仪式;中午12:40-13:20,在周公测影台(无影台)前进行夏至日测影活动;中午13:20-14:00,所有参加活动的来宾吃“夏至面”;下午举办了中文化讲坛和观测日环食等活动。来自郑州市和登封市的专家、学者、天文爱好者和游客等500余人参加活动,见证和围观了无影台无影的神圣时刻。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由此,千百年来嵩山无影台和观星台成为制定历法、验证二十四节气的最佳场所,吸引了众多天文爱好者和游客前来参观,尤其是每年的夏至这天午时,高大的无影台前看不到影子,成为千古奇观。
天文专家称,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过后,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时代早、保护较好的天文台,位于嵩山脚下的河南省登封市告城镇。观星台前是周公测影台,学名“八尺表”,俗名“无影台”,是周代测量日影,验证时令季节、计年的仪器,是我国古代立八尺表土圭测影的遗址。《周礼》记载,公元前7世纪,西周周公姬旦在阳城(今登封告成镇)造土圭木表,“立竿见影”测量日影定出二十四节气,用以指导农耕。唐天文学家一行仿照周公圭表,改为石圭石表,夏至时台上无影。
记者 袁建龙 通讯员 王建松 文/图
编辑:王洋
统筹:陈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