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而上 郑州将创建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聚焦2025河南两会
2025-01-19 浏览量:

郑州+

■政府工作报告之“郑州实践”

乘势而上 郑州将创建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推动民生持续改善……省两会正在进行中,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诸多发展“关键词”,对全省发展进行了科学谋划,也为郑州未来绘就了目标明晰的发展蓝图。

站在新起点,迎向新发展。郑州将砥砺奋进、乘势而上,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郑州篇章,为全省大局作出新贡献。

关键词 创新发展

2024 郑州深入推进省科学院、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三合一”融合发展,累计落地科研大院大所8家、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8个,省实验室数量增至18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达14家,国家级创新平台达63家。“中原之光”超短超强激光平台主体完工,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工程加速推进,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加快建设。科技型企业评价入库累计超过1.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800多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增至486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至1129家。

2025 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进一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奋力打造创新型城市。加快中原科技城“三合一”融合发展,力争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科学中心;围绕全省“7+28+N”产业链群和郑州市20条重点产业链布局,打造科教产一体化创新集聚区,将力争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以上,入库国家科技型企业7000家以上;积极引育一流创新人才,力争全年引进培育创新创业团队50个,支持优秀青年人才项目60个以上;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加速金融要素向创新集聚。

关键词 现代产业体系

2024 坚持梳链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工作导向,重点开展超硬材料等20条产业链培育壮大工作。

新能源汽车实际下线52.9万辆、增速112.9%,带动全市汽车产量历史性突破百万大关。

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产业规模超7000亿元,超聚变国产化服务器市场份额全国第一,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500亿元,集成电路、锂电池、充电桩、太阳能电池产量,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均有大幅增长。

2025 围绕20条重点产业链,做强龙头、做长链条、做优集群,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将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积极布局氢能储能、量子科技、数字孪生、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新赛道,积极推进创建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深入实施“智改数转网联”行动,发挥5.5G覆盖优势,为低空经济发展和智能服务提供坚实技术保障,进一步推动郑州数据交易中心尽快建成国家级数据交易场所。

关键词 提振消费

2025 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力打好消费促进“组合拳”。扩大优质消费载体,加快打造一批“创意、艺术、时尚、科技、生活”等要素深度融合的特色街区、消费地标和夜经济聚集区;大力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冰雪经济、品牌经济、赛事经济、研学经济,大力扶持直播电商和跨境电商。

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扩容提质多元化消费场景,稳定房地产消费,壮大文旅消费,拓展体育消费,巩固消费回升态势。

关键词 对外开放

2024 制度型开放不断深化。过境免签政策获批并延长至240小时,去年1~11月,郑州口岸入境外籍旅客、港澳台旅客人数同比增长300%。

“空中丝路”越飞越广。中国邮政航空枢纽项目开建,新开郑州至法国巴黎、荷兰阿姆斯特丹等货运航线19条,单日保障全货机航班近90架次、年货邮吞吐量突破80万吨。“陆上丝路”越跑越快,中欧班列新增柬埔寨金边等5个直达站点,前11个月开行3363班次标准列、增长18.2%。“海上丝路”越来越通达,铁海联运完成超6万标箱、增长50%以上。“网上丝路”越来越便捷,跨境电商交易额持续增长。

2025 加快打造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内陆开放新高地。巩固发展郑州—卢森堡“双枢纽”建设成果,推进郑州—吉隆坡“双枢纽”建设,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不断扩大郑州跨境电商影响力,高水平建设RCEP示范区,放大“2+2+9”开放口岸体系优势,构建全流程、全业态、全天候、快速化大通关服务模式,不断培育外贸新的增长点,持续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围绕“年轻郑、文化郑、国际郑、科技郑、服务郑”,办好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重大文化活动,高效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建好“一站式”入境服务通道。

关键词 经济发展

2024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好中向新,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全市经济呈现出高于全国、高于全省,对全省经济贡献率持续提升的“两高一升”新气象,较好地扛起了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政治责任。

2025 培育壮大枢纽经济。围绕“功能强大、辐射广泛、多式联运、外联内畅的国际化、现代化、综合性交通枢纽”目标,加快推动国际邮件枢纽口岸建设,积极引进基地货运航空公司,实现与全球前20货运枢纽机场通航全覆盖;加快推动贾鲁河郑州港(中心港区)落地实施;进一步强化郑州铁路枢纽集疏能力。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主体,大力发展临空、临港和通道经济,壮大枢纽偏好型产业,打造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

关键词 改善民生

2024 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持续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新增养老托老床位6012张,完成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3014户;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0所;坚持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应收尽收”,新投用中小学15所、高中3所,新增学位4.25万个;新增城镇就业13.1万人。成功获批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帮扶和困难群众纳入医保全覆盖。

持续加强生态保护治理,新建城市绿地320万平方米,建成公园游园35个,全市优良天数225天,城市环境品质显著提升。

2025 继续兜牢兜准民生底线,加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发挥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作用,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比例提高到95%以上;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住房需求和对更高品质的期望;推进美丽郑州建设,确保黄河干流断面和南水北调总干渠(郑州段)稳定保持Ⅱ类水质,并完成营造林1.08万亩,新建绿地160万平方米,进一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着力建设“山映城、水润城、绿荫城、景融城”的公园城市。

关键词 郑州都市圈

2025 加快构建核心引领、城乡协同、圈层一体的特大城市发展格局。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有序推进城市体检,实现主城区高标准地下管网全覆盖;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强化县城要素资源集聚功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县域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数实融合重塑传统产业优势;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农旅一体发展,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植物工厂等高附加值特色产业;强化圈层一体联动发展,加快中牟新区建设,建立郑州都市圈推进机制,为建设国家战略腹地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 王红

image.png

image.png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编辑:周爱巧

统筹:闫佳佳

0

相关新闻

    没有感兴趣的新闻,下载客户端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