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红包”继续发放 建成千个村级标准化养老服务站点|聚焦2025河南两会
2025-01-19 浏览量:

郑州+

民生“红包”继续发放

建成千个村级标准化养老服务站点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昨日上午,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省长王凯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24年全省主要工作,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

2024成绩单

民生保障不断增强

全省80%县级医院达到三级综合医院水平

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全年生产总值6.36万亿元、增长5.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工业投资增长2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万亿元、增长6.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4%,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施“三个一批”项目1.68万个,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9718个。318个“两重”项目全面开工,汽车以旧换新超40万辆、家电超450万台。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稳中向新、稳中向优的良好态势,扛起了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

创新能力起势跃升

中原科技城国家级科研平台23家。中原医学科学城智能医学研究设施、质子医疗中心启动建设,国家医学中心(中医类)落地实施。中原农谷集聚种业研发团队53支,培育优良品种161个。省实验室27家、产业技术研究院6家、产业研究院55家。新引进顶尖人才22名、领军人才189名。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5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759亿元。

新兴产业加速成长

“7+28+N”产业链群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2.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9.2%。汽车整车产量突破14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70万辆,超聚变国产化服务器销售额居全国首位。全球“灯塔工厂”3家、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0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4家,规上制造企业智能应用场景覆盖率82.4%。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1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1家,规上工业企业2.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1.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9万家。

乡村振兴有力有效

粮食总产量1344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耕地面积连续4年净增累计超过170万亩。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550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833万亩,建成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286个。

改革开放深化拓展

分型分类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经营主体达1127.8万户,民间投资增长10.5%。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持续深化,17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上线运行,197项高频事项“免证可办”。郑州航空口岸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实施。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80万吨,郑州入选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承载城市。建成内陆地区首个国际公路运输集结中心,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3万列。内河航运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0.4%。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2.3万家。有进出口实绩企业1.3万家,进出口总额8202亿元。

绿色发展提质增效

黄河干流水质持续保持II类,修复历史遗留矿山14.4万亩,完成中小河流治理651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76平方公里。完成丹江口库区周边石漠化治理100万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及干渠水质稳定在II类及以上。

民生保障不断增强

城镇新增就业120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6万人。职业技能培训363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72.8万人。

新设高等院校7所,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持续深化,扩充幼儿园公办学位7.6万个。

新增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10个,80%的县级医院达到三级综合医院水平,首批100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成。

殷墟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永城王庄、郑州商都书院街遗址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文旅市场持续火热,接待游客突破10亿人次,旅游收入超万亿元。

400个乡镇敬老院转型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布局老年助餐场所8367个。累计建设人才公寓30万套,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7万套。新改造老旧小区31.8万户,更新改造老旧管网5048公里。

2025主要预期目标

●经济增长5.5%左右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

●进出口稳中提质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

●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

与经济增长同步

●粮食产量1300亿斤以上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十四五”考核目标

今年重点抓好十方面工作

扩大内需

加力提振消费

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更新汽车50万辆、家电800万台,实施设备更新项目3000个,工业设备投资增长10%。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服务消费,培育壮大数字、绿色、智能等消费热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

支持郑州、洛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10个省级品牌消费集聚区。争创10个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

加力扩大投资

加快建设雄商高铁、平漯周高铁、郑州南站,开工焦洛平、南信合高铁。建成沿黄高速公路等项目,通车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开工建设商丘机场,加快郑州机场三期扩建和周口、潢川、鲁山等机场前期工作。

加力稳住楼市

新增保障性住房5.7万套。推动“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全面完成保交房任务。扩大商品房“以旧换新”“卖旧买新”规模,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创新融合

强化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

加快建设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建成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工程。

支持省医学科学院、中原医学科学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加快中原细胞和基因治疗等特色专业园区建设。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聚焦28条重点产业链,实施超硬材料功能化应用、通算智算超算融合发展、可再生能源高值利用等20个重大科技专项。

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300亿元。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加快实现营收1亿元以上企业有研发机构、5亿元以上企业有标志性研发成果、10亿元以上企业有创新联合体、100亿元以上企业成为科技领军企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过1.4万家。

强化一流创新生态构建

改革省级科技计划体系,全面推开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单列管理改革。

提高青年人才承担科技项目比重。

加强对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现代化产业体系

突出集群化发展

支持比亚迪、上汽、奇瑞、宇通等企业扩量提质,力争整车产量200万辆、新能源汽车140万辆。支持超聚变、郑州合晶、华为安驰等企业做大做强。

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00家。

突出数字化转型

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提升省算力调度服务平台功能,构建全省一体化算力网,做强郑州数据交易中心。

突出未来产业培育

瞄准人形机器人、高端仪器装备等赛道,建设郑州智能传感谷。

瞄准量子科技、人工智能、元宇宙、区块链等,加快建设重点领域垂直大模型。

瞄准碳基新材料、先进功能材料等,支持郑州、洛阳、平顶山等地打造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集群。

瞄准新型储能、氢能等,加快建设郑汴洛濮氢走廊、郑洛新焦锂电池产业带。

乡村全面振兴

实施粮食产能提升工程

深入推进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建设1500万亩小麦、2000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区,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00万亩。

实施乡村建设提质工程

培育20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加强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

实施农民持续增收工程

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壮大粮油、畜牧、特色果蔬等产业集群,打造一批超百亿、超千亿产业链,做强“豫农优品”品牌。

新型城镇化

提升郑州都市圈能级

编制郑州航空港区新十年发展规划,支持中牟新区加快建设,提速推进郑开同城化,深化郑汴许协同发展,加快漯河、平顶山融入都市圈步伐。

提升县域综合承载能力

培育一批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经济总量千亿县、财政收入百亿县、城区人口超50万县。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实施城市更新项目3910个,改造城中村416个、老旧小区1459个。

绿色转型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修复黄河流域湿地1.1万亩,建设美丽幸福母亲河。加快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完成营造林130万亩。

加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和干渠沿线周边生态治理。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

实施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管理。加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整治。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加快节能降碳增效

加快国家碳计量中心(河南)建设。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4个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全覆盖,建成100个绿色工厂、10个超级能效工厂。

深化改革开放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重点领域重组整合,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穿透式监管体系。

出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民营企业家“百千万”培训。

完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万亿元。

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

深化制度型开放

高标准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支持航空港区与自贸试验区融合发展。

高水平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路”,推进郑州—吉隆坡、郑州—墨西哥城等“双枢纽”建设,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100万吨。建成投用郑州国际陆港核心功能区路,开行班列4000班次。

深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推进机制。提升“万人助万企”服务专业化水平。

文化传承发展

塑造文旅文创新品牌

提升黄帝故里、老家河南、华夏古都、中国功夫等IP影响力,增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效应。

加快建设黄河古都群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支持郑州、开封创建国家级文旅消费示范城市。

开展文旅产业链群建设三年行动,支持郑州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

推动双槐树等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快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建设。

扩大文化服务新供给

实施文化文艺精品打造工程。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组织“舞台艺术送基层”等文化惠民活动。

改善民生

努力让就业更充分

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

实施好大规模技能培训提升行动,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00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65万人。

努力让教育更优质

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公办园在园幼儿超过50%。实施普通高中内涵建设工程,保障新高考平稳实施。

推进新一轮职业学校“双高工程”建设。推动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提质晋位、第二梯队创建实现突破。

努力让人民更健康

提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功能,建成北京天坛医院河南医院等5家医院。推进53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和7个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新增100所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的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

努力让社会保障更完善

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城乡低保、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和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

建成1000个村级标准化养老服务站点,培育100个养老服务品牌企业,新增或改造提升医养结合床位2.4万张。

发展和安全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

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完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工程体系和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健全气象、水文、地震等监测预警网络。

防范经济领域风险

实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管好用好公共资金。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健康发展。

记者 董艳竹 袁帅 李宇航

image.png

image.png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编辑:周爱巧

统筹:闫佳佳

0

相关新闻

    没有感兴趣的新闻,下载客户端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