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见功夫郑州|南冷太极拳大师秦毅丰 弟子遍地开花
2025-02-18 浏览量:

郑州+

“太极富含哲理,能够坚持传播太极,就是人生一大乐事。”40年间,南冷太极第四代传人秦毅丰继承南冷架的传统精髓,辗转全国各地传授推广太极拳,将心中的“古法”内家拳理念传授给一个个功夫爱好者。

binary_middle (1).jpg

居民区里的太极拳传承人

“太极修炼莫取意,拳中自有拳中意!”2月16日,二七区楠桦小区一家武馆之内,58岁的秦毅丰演练起南冷太极拳十八式,金刚捣捶、黑虎掏心、青龙出水、白蛇吐芯……一招一式间尽显传统功夫的魅力。

秦毅丰生于焦作温县北冷乡西南冷村,为南冷太极第四代传人,自幼深得师祖秦作书嫡传和师爷、父辈们的青睐传授,日常广交太极名家,通过不断切磋交流,系统掌握了太极拳理论与太极内功,尤其擅长太极散手。

他介绍,南冷架是陈氏太极拳的重要分支,它与其他太极拳相比,实战作用强大,发劲呼呼生风,招招有法,式式严谨,气血贯通,刚柔并济,在太极拳家族中具有独特的古法韵味,是架式纯正的内家拳。

秦毅丰表示,“南冷太极”严格按照古法走经络、行气血、调五脏、促代谢、鼓荡真气、强筋壮骨,对敌实战搏击则攻防兼并,擅长于“四两拨千斤”,周身劲气若缠丝绵绵不绝,长期习练不仅身体强健少生疾病,而且可以有效击倒对手,更好地保护自身不受伤害。

四十年传播弘扬太极文化

太极拳是中原文化的闪亮名片,具有“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特点,其姿态轻盈曼妙,老少皆可习,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作为太极拳南冷架的传承人,秦毅丰的生命轨迹与太极拳的传承传播紧密相连。

秦毅丰在太极拳的世界中找到了精神寄托与生命价值,他于1984年在温县太极拳国际年会上夺得冠军,之后离开家乡辗转全国各地传授推广太极拳。1991年在郑州开创“南冷太极武馆”,不仅继承了南冷架的传统精髓,更不断创新发展使太极拳焕发出新的活力。

他认为,太极拳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不仅是一种武术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继承和保护太极拳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太极富含哲理,需要认真对待,需要不断感悟。”在40年时间里,秦毅丰先后奔赴广州、西安、上海、武汉、河北、北京等地,并曾在马来西亚、中国香港等地授徒,目前已有4万余名弟子习练“南冷太极”。

倡导实战吸引年轻人关注

“太极无处不在,练拳都想变变,学理不可扭曲,学精便知内涵。”秦毅丰说,基本功练得越扎实功夫就越好,不能光练站桩和吐纳呼吸,不到一定程度不能练静功,动作不灵则反应迟缓,招式不活应不上对手变化。

他介绍,太极拳发力蓄而后发,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离弦之劲,出招之前自带目的,这是传统功夫中强调的一招制敌,与擂台上有各种限制的比赛存在显著差异,“不是表演,不是勾拳、摆拳,拳来拳去,是原汁原味的一个东西,更实用”。

“很多人站在一起,喊着一、二练习同样的招式,重复表演并没有太大意义。”秦毅丰表示,太极拳流派众多,自己在传播“南冷太极”的过程中,一直坚持只收成年人为徒,传授过程中十分重视拳术的实战功能,自己和弟子平时也很少参加各种武术表演。

他认为,太极拳在传承的过程中因习练者的领悟能力和习练习惯不同,会存在误传或修改的可能,只有让大家了解到太极在实战和养生方面的实用性,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太极拳,在更大程度上普及这种优秀的拳术。

记者 汪永森 刘德华/文  白韬/图

微信截图_20250211071605.png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编辑:陶莎

统筹:曹杰

0

相关新闻

    没有感兴趣的新闻,下载客户端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