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贴“公务用车”加塞儿伤人 漏洞不填难防“特权撒欢儿”
2025-02-27 浏览量:

郑州+

公务用车不能公车私用,私家车不能冒充公务用车,“贴”出来的特权思想该被狠狠撕下了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车主林女士反映称,过年前她在加油站排队洗车时,遇到一辆车门印着“省级机关公务用车”的轿车强行配合另一辆车加塞儿,下车理论时,对方继续开车,致林女士滑倒摔伤,在警方到达前两辆车逃离现场。

经相关部门核查,涉事车辆为私家车,系车主擅自购买“公务用车车贴”粘贴,已经对车主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责令其恢复原状。此外,电商平台上有大量“公务车贴”出售,最低仅需5元钱,消费者不仅可以随意购买粘贴,还可以订制监督电话。

私家车冒充公务用车,无非是想“狐假虎威”,过一过“特权瘾”。贴上这类享有“特权”的标识,或许就可以方便进出政府机关,避免检查盘问;随意加塞儿停靠,违规驾驶;肆意载客宰客,非法营运;甚至伪装成公职人员,实施诈骗,无论哪种,都是在给公权和公信力“抹黑”。消费者随意订制和购买,更是雪上加霜,严重削弱公众监督、公车监管实效。

网售“公务用车”标识,本质上属于违法行为。涉事车主冒充公务用车、加塞伤人后逃离,仅对他“批评教育”就够了吗?商家得到了什么惩罚?真正的“恢复原状”,应是回归法律本意,以精准监管、精准问责,维护公平正义。对此,相关部门一方面应严厉打击制售假冒公务车车贴的行为,顺藤摸瓜,切断隐藏黑链。另一方面,应完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如增加防伪标志、特色标志等细节,从而提高造假成本,方便公众辨别和监督。

各种“公务用车”“应急救援”“新闻采访”等车贴“招摇过市”,暴露出平台监管的缺位。应严审商家资质,清查违规商品,及时下架封号,配合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

漏洞不填,难防“特权撒欢儿”。“贴”出来的特权思想该被狠狠撕下了。 

评论员 韩静

欢迎赐稿:评读热点新闻事件,发出你的观点和声音,请发稿至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6.png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编辑:陶莎

统筹:曹杰

0

相关新闻

    没有感兴趣的新闻,下载客户端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