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民政工作“成绩单”出炉,看看2025年怎么干
2025-03-08 浏览量:

郑州+

建成10000个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建成1000个村级标准化养老服务站点;完成6.4万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月8日,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2024年我省民政工作“成绩单”硕果累累,而今年,河南省还将推出“建成1000个村级标准化养老服务站点”等多项惠民生、暖民心举措,让民政工作有力度更有温度。

已建成老年助餐场所8367个 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新增床位9000多张

2024年,我省积极健全老龄工作制度机制。首次将老年助餐服务纳入省重点民生实事,建成老年助餐场所8367个,覆盖超过全省40%城镇社区和10%行政村;推动400个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新增床位9000多张,接收近3000名社会老人入住,为周边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6.1万人次。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低保月人均标准较上年分别增加20元、22元,达到了650元、462元,惠及351.8万困难群众。实施临时救助19.8万人次,救助流浪乞讨等各类临时遇困人员3.2万人次;对958.6万低收入风险人群开展监测预警,监测对象占常住人口的9.8%,对7.9万户突发严重困难的家庭发出风险预警,其中5.3万户获得救助帮扶。

提升社会福利工作水平。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将45万流动儿童纳入信息台账,建立关爱服务基础清单;建成农村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机构2782个,为5.3万重度残疾人提供集中照护服务;新建4所民政直属精神卫生福利机构,新增床位1400张;全年提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21.3万人次。

优化社会事务服务。出台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指南,加强婚前指导、婚姻家庭关系调适和离婚冷静期干预;认定24个古镇、30个古村落为全省首批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在20个县(市、区)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命名乡村地名2.2万条,将1400多条乡村地名纳入地名保护名录。

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提请省政府举办首届“河南慈善奖”表彰大会;各级筹集资金1.7亿元,救助困难群众13.1万人;全年销售福利彩票66.8亿元,同比增长7.1%,筹集公益金20.7亿元。

系统推进老龄工作 将建成10000个老年助餐服务设施

2025年,河南省将持续系统推进老龄工作加快完成体制改革,抓紧推进各地市县老龄工作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健全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组织推进机制,研究建立重大问题协商、重点工作督导、重要政策调研等制度;统筹谋划涉老政策,加快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出台一批让老年人有获得感的政策举措;建立老龄事业发展监测评价指标、统计调查制度。

在具体目标上,我省将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重点办好四件事提升100家县级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实现1000所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建成1000个村级标准化养老服务站点;将居家适老化改造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完成6.4万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新建5000张家庭养老床位;建成10000个老年助餐服务设施、500个老年助餐示范点。打造50家以失能失智照护服务为特色的示范性机构,将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至55%以上;举办“养老服务消费促进月”活动,建立“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支持建设5个以上养老产业园区,培育100个养老服务品牌企业;指导建设好5个国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市、县,争取破解堵点难点。

城乡低保标准再提高 增加1.7万张农村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床位

特殊人员特殊照顾。今年,我省将推进社会救助“提标扩面”,今年城乡低保标准每人每月将分别再提高至少52元、56元;落实急难救助“应救尽救”:全面实行“先行救助”、急难发生地救助,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对遭遇重大生活困难的,要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提高救助金额;加强流浪乞讨等临时遇困人员救助服务;发展“物质+服务”“多元救助”:建立需求评估指标体系和服务清单,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困难群众提供访视、照料等服务。

儿童福利方面,我省将着力解决留守儿童“脱管”“失管”等问题;加强流动儿童权益保护,在3月底前完成首次摸排,加快建立数据台账;要推动儿童福利机构“开门办院”。

残疾人福利方面将增加1.7万张农村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床位;省辖市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年底前实现全覆盖;年内实现在80%以上的县(市、区)开展社区康复服务,登记康复对象接受规范服务率达到60%以上。

深化婚俗改革 创新开展社会事务工作

优化婚姻管理服务上,我省将全面落实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推广婚姻登记电子证照应用;深化婚俗改革,在探索整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婚俗陋习方面取得新进展;提高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能力。

加强地名成果运用方面,将增强乡村地名服务百姓出行、快递进村、山货进城的功能;建立省、市、县三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持续开展“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认定工作,积极开展“历史地名+”文化宣传。

记者 陶然

编辑:王洋

统筹:曹杰

0

相关新闻

    没有感兴趣的新闻,下载客户端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