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家园”工程点亮村社生活新图景
全市3494个村社线上已认领
1002个共计拨付各类帮扶资金9736.2万余元
3月18日,郑州市“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登封)现场会在登封市袁桥古村召开。会议总结了近年来全市“幸福家园”工程建设经验,对今后一个时期“幸福家园”工程建设进行部署,为推动我市“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2021年以来,郑州慈善总会按照“市级统筹指导、县区协调推进、乡办把关监督、村社具体实施”四级联动发展思路,在全市高质量推进“幸福家园”工程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24年12月,全市3494个村社中,“幸福家园”工程线上认领村社1002个,发布需求900个,线上筹款4262万元,市拨乡村振兴和各类救助项目资金5474.2万余元,共计拨付9736.2万余元,形成了具有郑州特色的“幸福家园”工程范本雏形。
与会人员先观摩了登封市“幸福家园”工程示范点袁桥古村,感受了传统村落的现代探索。
会上,大家观看了登封市“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宣传片、袁桥村宣传片、郑州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纪实宣传片。袁桥村代表介绍了“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建设经验。
会议对今年全市“幸福家园”工程建设提出具体意见,提出推广二七区“幸福家园”+社工服务、巩义市“幸福家园”+党建引领、郑东新区“幸福家园”+多元众筹,以及登封市、新密市、荥阳市“幸福家园”+乡村振兴,金水区、二七区、管城区、高新区“幸福家园”+社区基金模式等多种“幸福家园”工程经验模式,并指出,要牢牢把握全国“幸福家园”发展态势,增强全面推进的信心和决心。
据了解,“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是与中华慈善总会与民政部指定的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公益宝”合作,利用合法的公开募捐资质,构建的一个服务全国广大社区通过互联网开展慈善活动的平台型慈善项目。
记者 陶然/文 马健/图
今年起我省调整门诊特药医保支付标准
符合条件的可追溯报销 42种药品纳入!“双通道”再升级
全省基本医保参保人员大病用药负担将进一步减轻。昨日,河南省医疗保障服务中心发布通知,为确保国家谈判药品惠民政策及时落地,自今年1月1日起,我省调整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定药品相关支付标准,参保人员符合条件的已支付医疗费可追溯报销。
42种药品纳入特药及“双通道”管理范围
据介绍,门诊特定药品是指用于治疗癌症、罕见病等重特大疾病的临床必需、疗效确切、适应症明确、价格较高、适于门诊治疗的国家谈判药品,并纳入“双通道”管理范围。门诊特定药品在定点医疗机构与“双通道”药店执行统一的医保支付政策。也就是说,符合条件的参保患者可以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两个渠道获取所需的特定药品,医保基金按规定予以支付。
此次新政调整后,我省将2024年国家谈判药品目录中贝前列素钠缓释片等42种药品纳入河南特药及“双通道”管理范围。同时,调整本维莫德乳膏等48种特药相关支付标准,相关药品支付标准全省统一执行。具体药品名称及支付标准公布在河南省医疗保障局官网,有需求的参保人员可线上查询。
限额内特药医保报销不设起付线
政策规定,参保人员使用特药限额标准内符合规定的门诊医疗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不设起付标准。此次纳入的特药首自付比例统一按我省原规定执行, 参保人员需按规定的首自付比例负担一定费用后, 再由统筹基金支付。
医保统筹基金支付特药费用数额计入基本医保统筹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特药合规费用按规定纳入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职工医保大额医疗费补充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等支付范围。支付比例按各统筹区特药相关政策执行。享受特药医保支付待遇的参保人员, 住院治疗期间不重复享受特药医保支付相关待遇。
为保障参保患者待遇公平性,享受特药医保支付待遇的参保人员, 原则上同时间段内不重复享受相关病种的门诊慢性病待遇。
急诊、抢救等特殊情况可先诊治后申报
通知明确,我省特药实行分类管理,对于病程较短、急(抢)救类以及镇静检查类等药品按照一类管理;治疗周期较长、用药人群和用药指征明确的药品按照二类管理;联合用药、预防性用药、用药指征广泛的药品按照三类管理。
特药使用须申报备案。凡病情符合使用特药的参保人员,需携带本人确诊病历复印件(加盖病历复印章)或门诊病历、三级医疗机构(各统筹区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医疗机构级别)开具的3个月内的疾病诊断证明及其他相关申报资料,按照参保地申报流程完成特药待遇认定。
对于一类特药中的急(抢)救药品,特殊情况下,符合申报条件的参保人员可采取先诊治后申报的方式,在医疗机构治疗结束后可携带相关资料到参保地医保经办窗口补办相关手续并按照零星报销结算流程给予手工结算。
门诊特药一个治疗周期通常为一年
我省规定,特药实行定点管理,患者需定点就医。除特殊规定外,原则上特药一年为一个治疗周期。一个治疗周期内,完成特药待遇认定的参保人员可在参保地或就医地自愿选定一家特药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购药,或在参保地或就医地选定一家“双通道”定点零售药店的同时选定一家特药定点医疗机构作为处方流转,原则上“双通道”定点零售药店和特药定点医疗机构需在同一统筹区内选择。参保人员在选定的特药定点医疗机构经责任医师按照相应药品的取药周期开具电子处方后,持医保电子凭证到选定的定点零售药店购药。
除文件中已明确规定可联合使用的不同药品及用于治疗实体瘤骨转移的相关药品外,参保人员因同一疾病需同时使用2种及以上特药的, 应以国家颁布或推荐的临床诊疗指南及药品说明书等为依据,且至少经2名特药责任医师评估后签字确认。
特药待遇在全省范围内互认
为方便参保人员,我省规定,参保人员因跨统筹区就业、户籍或常住地变动,按规定在省内办理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其特药待遇在全省范围内互认。
新政自2025年1月1日起执行。1月1日至本通知印发前参保人员发生的符合特药使用条件的医疗费用,各参保地经办机构可为参保人员追溯认定相关待遇并报销相关费用。
记者 王红
玉兰花盛开 春日“郑”顶流 八大观赏点请收藏
春风日暖,百花盛开,本周郑州的花以玉兰花“当值”,各大公园、广场、校园,甚至一些道路两旁,都可见玉兰树迫不及待地绽放出满树繁花。赏玉兰去哪里?会不会人比花还多?近日,记者为您盘点了郑州多个观赏点,建议市民分散、就近赏花,静品玉兰之高洁、清雅。
●高洁清雅的传统名花
玉兰花,又称白玉兰、木兰、辛夷坞等,是一种高大的乔木,属于木兰科。玉兰因其“色白微碧、香味似兰”而得名,与海棠、牡丹、桂花齐名,玉兰若与海棠牡丹同植,则有“玉堂富贵”之意;若与金桂同植,则又有“金玉满堂”之彩。玉兰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有屈原《离骚》中“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为证。
玉兰花的花朵单生于枝顶,大而美丽,呈白色或淡紫色,有时略带粉红色。当玉兰花盛开时,它们散发出浓郁的花香,让人心旷神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兰花被视为高洁、清雅的象征。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赞美玉兰花的诗篇和画作。
除观赏价值外,玉兰花还有药用价值,并可以用来制作花茶和香料。据《纲目拾遗》记载,玉兰具有祛风散寒通窍、宣肺通鼻的功效,可用于头痛、血瘀型痛经、鼻塞、过敏性鼻炎等症。
●玉兰品种知多少
玉兰花的花色主要有白、红、紫、黄4种颜色,不同品种的玉兰花花期有所不同。目前,郑州的望春玉兰、白玉兰、二乔玉兰、紫玉兰等品种正在值花期,黄玉兰约10天后绽放。
玉兰品种繁多,郑州市栽植较久的玉兰品种有望春玉兰、二乔玉兰、白玉兰、紫玉兰、飞黄玉兰等。其中,望春玉兰株高达12米,花梗顶端膨大,近窄倒卵状条形,基部常紫红色;二乔木兰株高6~10米,花蕾卵圆形,花先于叶开放,花瓣内面白色,外面浅红色至深红色;白玉兰高可达17米,花白色,极香,直径10~16厘米,花梗显著膨大,密被淡黄色长绢毛;紫玉兰是一种落叶灌木,花叶同时开放,瓶形,直立于花梗上,稍有香气;飞黄玉兰是玉兰自然芽变品种,落叶乔木,花色为黄色至淡黄色,厚肉质,椭圆状匙形。
●赏玉兰三大秘籍
时间选择:清晨6时至8时,此时光线柔和,适合拍摄;工作日的午后,此时游客稀少,又避开了周末高峰,可享受静谧时光。
穿搭建议:白色、米色、淡粉色等浅色系服装与玉兰花更搭。配饰可选择草帽、丝巾等增添春日氛围。
拍摄技巧:低角度仰拍,突出玉兰花的高贵气质;逆光拍摄,捕捉花瓣的透明质感;利用前景,用树枝或建筑增加画面层次感。因玉兰多数较高,建议带自拍杆,有条件的带无人机航拍。
●郑州有多个玉兰观赏点
1.经纬广场:共有20余个品种、180余株玉兰。目前,满园白玉兰、紫玉兰、二乔玉兰等竞相绽放,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一周后飞黄玉兰也将绽放。即日起半个月内为最佳观赏期。广场还设置有玉兰文化展板、玉兰绘画作品展等。
交通指南:经一路与纬二路交叉口附近,公交42路、195路、205路、265路、G2路等可达,或乘地铁5号线在省人民医院站出站,沿经二路向南约800米可到。
2.人民公园:北二七路97号,人民公园秋园西侧玉兰最集中。
交通指南:乘坐地铁3号线到人民公园地铁站下车A口出站,沿太康路东行350米,从南门入园向北,或乘公交G28路、34路、G906路等到公园东门,入园后向西。
3.郑州植物园:陇海路与西四环交叉口东北角,郑州植物园牡丹芍药园东侧的玉兰园。
交通指南:乘地铁14号线、6号线到奥体中心站下车B口、C口出站。
4.碧沙岗公园:城市中心的“玉兰花园”,园内种植了近百株玉兰树,品种包括白玉兰、紫玉兰和二乔玉兰。
交通指南:乘地铁1号线碧沙岗站D出口向东步行5分钟,从北门入园向南,或乘坐地铁1号线、10号线到绿城广场出站,从公园南门入园。
5.郑州大学: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文学院门口,玉兰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前和文科院系楼旁,图书馆前的草坪,玉兰花与红砖建筑相映成趣,在此拍照最出片。
交通指南:地铁1号线郑大科技园C口 路线:郑大新校区东门→右转进毓秀路→直走150米到文学院 校园:郑大公众号预约(主校区)入口处二次扫码进入。
6.经开中心广场:周边的地铁站与商务圈附近散植多个品种的玉兰。
交通指南:乘坐地铁5号线到经开中心广场站。
7.兴华街绿城广场附近:这里的玉兰品种为望春玉兰,花期早,花朵相对较小,花瓣相对瘦长,多为淡紫色或紫色白色相间。目前虽已过盛花期,但仍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交通指南:乘郑州地铁1号线或10号线在绿城广场站C口、B口出站向南500米。
8.玉兰街:高新区玉兰街与丁香里、玉兰街与檀香路交叉口附近。
交通指南:可乘公交B12路科学大道银屏路站,或乘地铁1号线到郑州大学站B口出站。
记者 裴其娟 通讯员 刘宜起/文
马健/图
“高补贴”“高奢品”? 小心仓播里的这些套路
新华社电 直播间买手机补贴1000元,价值五位数的“高奢”手表只卖99元……一段时间以来,以仓库为背景进行的直播在电商平台较为流行,不少主播宣称所售商品有“高补贴”、是“高奢品”。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仓播存在不同程度的虚假宣传,值得警惕。
虚构“高补贴” 自封“高奢品”
仓播,指在仓库中进行的直播销售活动。一些主播身后堆满各式货箱、货柜,宣称直播地点为货源仓库,售卖商品为仓库直发,有价格优势。
记者近期关注百余个仓播账号,一些仓播账号有几十万粉丝,有的仓播账号能冲到所在时段平台带货总榜第一。
然而,不少消费者反映,一些仓播主播宣称有“高补贴”,实际上没有价格优势;宣称是“高奢品”,结果货不对板。
前不久,在一场“带货总榜第一”的仓播中,主播推销某品牌一款手机时,宣称“这是新款,柜台卖得老贵了”,直播间买“每个补贴1000”,只卖1198元。
但部分消费者发现,这款手机早在2024年5月就已上市,当时官方售价1399元;目前正常市价1200元左右,并非主播所说的补贴1000元。
有网友发网购截图称,在某仓播直播间“低价”购买了化妆品、手表等商品,下单后到其他平台比价,发现并不便宜。
在一个仓播直播间,主播介绍一款“瑞士品牌”手表时,拿出一张“世界名表等级排行榜单”,称该品牌是“高奢品牌”。他还展示了一张签购单,称这款手表原价66800港元,直播间只要99元。
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搜索发现,这款所谓的“高奢”手表售价多在百元左右,最低30多元。有名表行业从业者表示,并未听过该品牌,不认为其属于“高奢品”。
此外,记者发现,一些主播常放出所谓的“明星网红”商品,宣称为会员店、专柜同款商品,直播间仅以一到两折的价格售卖,“送给你们试用”。但是,记者在相关会员店、商场内并没有看到这些商品,店内工作人员也表示从未售卖过。
堆叠空箱、模糊信息、引导评论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仓播的虚假宣传套路主要包括:
——堆叠空箱,打造“货源”场景。仓播进行时,主播穿行在堆满货箱、货柜的场地中;一些货架前,还有工作人员操作升降机,并不时接受主播调度——“看看上面手机库存还有多少”。
但据多名主播和运营负责人介绍,这些形似仓库的直播场所内只有少量货物样品,其余均为空箱,背景中的工作人员是“演员”。
记者了解到,大部分仓播运营方不囤货,直播中弹出的销售链接来自不同的供货商。“我们七个直播间,每天卖好几万单,没有一个产品是自己囤货、自己发货的。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会搞流量。”一名仓播运营负责人说。
——模糊信息,掩饰“折扣”本质。记者注意到,在介绍一些知名品牌商品时,主播往往有意混淆型号、新旧等关键信息。比如,只说“那款大几千的华为70手机”,实际上架的是华为畅享70等中低端系列,而非高端系列;大谈“飞天茅台加钱都买不到”,实际上架的并非53度飞天茅台,而是43度飞天茅台。
此外,有的主播会在商品证书、价签上做文章。“大品牌利润低,小品牌的健康类、美妆类产品利润高,可以自己搞一些证书、价签,直播时快速晃一下。”有主播在交流“经验”时说。
——混淆视听,营造“抢手”氛围。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仓播的后台运营人员通过发“福袋”引导评论、刷屏、禁言等方式“控评”。观众必须在公屏发送“收到了,是正品!”“是老粉回购沐浴油”“要高端瑞士腕表”等指定评论才可以参与“福袋”抽奖。
记者在观看相关仓播时,多次在公屏提醒“不是新机”“是43度茅台”等信息,轻则被管理员刷屏盖过,重则被禁言拉黑。有消费者表示:“我刚被一个仓播直播间踢出,就因为问了一句‘你家的手机为啥比京东卖得还贵’。”
规范新兴直播 保证产品质量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律师董世盼表示,一些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堆叠空箱、模糊信息、虚标价格等行为,误导消费者购买所谓“高奢”“高折扣”产品,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记者调查发现,为应对平台监管,一些仓播运营方准备了不少“小号”。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后,一些主播相互提醒,近期监管会更严,不要拿大号撞枪口,先用小号挺过3月份。“一年只要放开三个月,我们就能赚钱。”一名仓播运营负责人说。
一些仓播主播、运营方表示,各网络平台对仓播常见违规行为基本都有对应的监管规定,但执行起来松紧不一。
多位业内人士建议,有关部门和电商平台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仓播监管。平台要建立仓播监管长效机制,对仓播运营方的资质、商品来源、质量证明、销售话术等加强动态核验监管;监管部门要加强产品质量专项抽检,严厉打击虚假广告、虚假宣传等行为,保证网售产品质量。
董世盼等人提示,消费者在直播间购物时,应警惕虚假宣传与价格陷阱,不贪小便宜,理性消费;认真核查商品信息,保留订单记录、支付凭证、聊天记录等作为维权依据,遇到问题依法维权。
较真网购“缩水” 非小题大做
新华社电 “3公斤装”的小龙虾到手只有1.4公斤、“100只装”的垃圾袋清点还不到40只……不少人都曾遇到过网购商品“缩水”的遭遇,但很多消费者不会逐个清点,落得个“消费者忍了、不良商家赚了”的结局。
整治网购“缩水”不仅事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更是关系消费环境建设的大事,必须得较真。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营造放心消费环境”;“规范网络销售、直播带货领域‘全网最低价’等不合理经营行为”,为有效遏制网络消费市场乱象、维护消费者权益提供指引,增添保障。
商家敢“缩水”发货,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商家违法成本低。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旦商家的行为构成欺诈,消费者有权获得三倍购物价款的赔偿。但实际上,倘若商品价格不太高、网购维权耗时又费力,消费者通常不会过多纠缠和追责,除了有认真的消费者会逐个清点后要求赔偿,绝大多数会选择一“忍”了之,“缩水”商家赚得盆满钵满,诚信商家反而“吃了暗亏”。
消费者较真网购“缩水”,非小题大做。消费者反映诉求的地方,就是消费环境进一步优化改进的方向。
监管“长牙齿”,不良商家才能“长记性”。一方面,电商平台要当好“大管家”,加强技术手段应用和人工审查力度,在信用约束上“较真”,把商家信用和店铺流量挂上钩,让“靠缺斤少两赚钱”的商家无处遁形;另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线上精准监测,线下全面巡查,对不法经营活动施以重拳。
此外,要健全消费争议多元化解机制,让消费者的意见能够更加快速便捷触达商家和监管部门,让消费者敢较真、能较真。
完善制度、抓好监管、筑牢诚信,只有当“靠一锤子买卖占小便宜”的商家越来越少、靠诚信经营赢得招牌赚得口碑的商家越来越多,消费者才能放心消费舒心消费,消费市场才能更加健康繁荣发展。
编辑:陶莎
统筹:曹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