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度到观念,婚俗变革进行时…… 为爱“减负” 让彩礼回归“礼”性
2025-04-11 浏览量:

郑州+

5月10日,中国婚姻登记将迎来历史性变革——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正式施行,全国通办、取消户口簿、治理高额彩礼等政策引起全民热议。有人欢呼:“再也不用折腾着回老家领证啦!”也有人质问:“彩礼的事儿,新规管得住吗?”

全国婚俗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农村平均彩礼达12.8万元,相当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2倍。据了解,郑州城市彩礼则普遍在6万元以上。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据统计,7年来,中央一号文件6次点名“高价彩礼”,意在革除婚嫁沉疴,涵养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清障铺路,折射社会治理向民生痛点精准发力的深层变革。

如今,人们如何看待彩礼?高彩礼现象背后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婚俗改革又该如何久久为功?

彩礼体现男方对女方的尊重

在采访中,老一代人纷纷表示,从根源上讲,彩礼是男方对女方家庭尊重、感恩的直接体现。

“虽然孩子们是自由恋爱,但是彩礼必须给。我就一个儿子,对方也是一个女儿,人家培养姑娘这么多年不容易。这是传统,也是一种尊重。”惠济区赵先生的儿子最近刚结婚,在彩礼这方面,赵先生和儿子表示赞同。

据了解,郑州的彩礼钱一般在6.8万至22万元之间,所处地区不同,彩礼有很大差距。市区的彩礼金额会偏高一些,一般很少有低于10万元的彩礼。

从经济层面看,不少家长认为,彩礼能为新婚夫妻提供实打实的资金支持。成家立业,开销剧增,这笔资金能帮新人缓解燃眉之急,顺利开启新生活。

“我爸妈主要是为了给我未来的幸福加一重保障,有了这笔彩礼,我的小家就有了起始资金。”90后芸丽认为,彩礼的用意之一是希望新人好好生活,这笔资金做储蓄或应应急都很实用。

部分农村家长则希望从彩礼中获取回报。西西23岁大学毕业就嫁人了,在西西妈妈看来,培养女儿耗费大量教育成本,女大学生就业不易,短期内难以得到太大回报。所以,在婚嫁时希望可以用彩礼的形式收回培养女儿的成本。

彩礼习俗是一条无形纽带,紧紧连接着两个家族。不少受访者认为,彩礼作为传统婚俗,承载着社群的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可以传承家族文化,维系社会和谐。

爱与责任才是婚姻最坚实的基石

传统婚姻观强调家庭和谐,甚至将婚姻视为两个家族的经济联盟。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彩礼金额也水涨船高,多地出现“天价彩礼”。

“新娘在市里上班,结婚要求男方买房买车,彩礼还要10万元以上。”打算五一结婚的90后小言无奈地摇着头说。

“我希望双方真诚相待,以感情为基础共同经营生活。”来自农村的小郭准备求婚,他明确表示,若对方家庭要求过高数额的彩礼,自己难以承受,更不愿因此加重父母的负担。

采访中发现,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年轻人,更能理解婚姻本质,在他们眼中,现代婚姻更强调情感支持、精神共鸣。“对于婚姻,我更注重个人情感和共同成长,双方的精神契合,生活有质感,才是幸福的真谛。”34岁的王女士是一家公司的中层,研究生学历的她表示,彩礼可以是一种形式,要体现相互尊重,不必太在乎金额,爱与责任才是婚姻最坚实的基石。

高彩礼之风因何刹不住

对于高价彩礼,走访中近一半人认为,高价彩礼要归因于农村适婚人群男多女少,女方占据彩礼议价主动权。一部分人认为,这与感情基础不牢固有关。还有一部分人指出,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存在攀比心理,看到别人要彩礼自己也想要。

值得注意的是,支持“零彩礼”或者仅象征性给一些的年轻人多是自由恋爱,一般都有着比较深的感情基础。而许多靠相亲介绍确立婚恋关系的,则会把对方的经济收入、家庭条件视作重要参考指标,相应地对彩礼金额也会有更高要求。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教授宋朝丽表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许多农村女性向城市流动,导致农村地区适婚女性减少,进一步加剧了彩礼的上涨。而城镇化也带来了生活成本的提高,女方在择偶时更加注重男方的经济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高了彩礼的要求。”

一部分女性表示,结婚带来的生育问题可能会使得她们在工作和事业上受挫,甚至面临失业风险,社会属性的削弱让她们不得不以另一种形式寻求补偿。

采访中,不少男方父母认为自己对子女的婚姻承担着较大责任,愿意承担高额彩礼。而女方父母则怕女儿嫁到男方家受欺负,所以才要求较高的彩礼。这种代际责任观念也是推动彩礼上涨的因素。

治理高额彩礼,要化风成俗、久久为功

彩礼作为我国婚姻习俗中的重要内容,不能一味否定。高额彩礼争议的背后,是传统观念与现代理念的碰撞。有专家指出,治理高额彩礼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的“组合拳”,从制度到观念全面革新。

“政府部门要主动作为,进行有效政策引导和社会基本保障建设。要倡导文明节俭的婚俗新风,还要加强教育、就业、医疗等优质资源在城乡间、区域间的合理配置,减轻年轻人跨省迁移和大城市高昂生活成本带来的压力,同时完善农村养老体系,弱化家长‘养儿防老’的观念。”宋朝丽则表示,政府要潜移默化进行文化重塑。比如,推广集体婚礼、家风讲堂,用“仪式感”替代“金钱化”;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将抵制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纳入村规民约;推广当地“零彩礼”“低彩礼”的典型案例。

“今年,我们将持续打造便民惠民新标杆,持续推进婚俗改革,组织申报第三批全国和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解决高额彩礼问题,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要在全社会加强教育引导,通过学校教育、社区宣传等方式,培养年轻一代正确的婚姻观念,倡导婚姻自由、平等、文明;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比如,鼓励妇联、青年组织等社会团体积极参与,通过举办集体婚礼、婚恋讲座等活动,推动婚俗改革;在媒体监督与宣传上,媒体应加强对高额彩礼现象的监督报道,同时积极宣传移风易俗的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宋朝丽提出,相关部门对宣扬低俗婚恋观,索要、炫耀高价彩礼,媒婆、婚介等怂恿抬高彩礼金额,彩礼金额普遍过高等问题要集中整治。“切勿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遵守规律,才能更见实效”。

记者 陶然 文/图

微信截图_20250328110731.png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编辑:陶莎

统筹:曹杰

0

相关新闻

    没有感兴趣的新闻,下载客户端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