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订婚强奸案”二审维持原判 司法不受舆论干扰的最佳示范
2025-04-17 浏览量:

郑州+

司法讲究的是证据,可以接受舆论监督,绝不能被舆论干扰

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二审维持原判,为什么说这一结果毫无问题?4月16日上午,备受瞩目的大同订婚强奸案迎来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也就是三年有期徒刑。这一结果可能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因为舆论很大程度上是支持男方无罪的。结合审判长回答记者问的内容,应该说,二审判决没有问题。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案发现场床单上发现的斑迹中,检出了被告席某某的精斑,以及席某某与被害人的混合DNA基因分型,而不是网传的,没有发现席某某的DNA。这无疑是一条铁证,是无论如何也反驳不了的。

其次,网传女方处女膜完好,为什么会构成强奸?审判长对此作出了解释:国内外医学界早已形成共识,处女膜状况不能证明是否发生性行为,因为个体存在差异。这一点其实是常识问题,现实中也存在很多例证,无需纠结。

最后一点,二审宣判前,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就曾提出对被告适用缓刑,进行社区矫正,为何最后维持了原判?根据审判长的说法,席某某父母不同意对席某某判处缓刑,席某某本人不认罪悔罪,未取得被害人及其家人的谅解,不符合社区矫正要求。所以最终维持了一审原判。

这也难怪,席某某及其父母期待的是无罪判决,自然不愿接受缓刑。二审宣判后,男方父亲接受采访表示,他们不认可判决结果,已经当庭申诉,正在准备材料。由此可知,这起案件仍会有后续,其复杂程度可见一斑。

其实,男方之所以从一开始的“认罪态度好”,到后来“不认罪悔罪”,恐怕也有舆论推动的原因。换句话说,大量网友的支持,让男方父母看到了无罪判决的希望。但司法讲究的是证据,可以接受舆论监督,绝不能被舆论干扰。从这一点来说,这起案件带来的教育意义,不只针对席某某个人,更针对参与这场舆论的广大网友。 

评论员 陈若松

欢迎赐稿:评读热点新闻事件,发出你的观点和声音,请发稿至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微信截图_20250328110724.png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编辑:陶莎

统筹:曹杰

0

相关新闻

    没有感兴趣的新闻,下载客户端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