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引爆郑州果篮
2025-07-03 浏览量:0

《长安的荔枝》热播,连带着让荔枝再次成为今夏的全网顶流。

与剧中“一骑红尘”的艰辛形成鲜明反差,现实中郑州的荔枝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电商平台上“荔枝”搜索量激增,菜市场的荔枝随处可见,各类商超、奶茶店里“荔枝冰酿”“荔枝雪糕”也轮番上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郑州人也享受到了“日啖荔枝三百颗”的乐趣,但吃荔枝的“讲究”似乎又困住了不少郑州人。

从妃子笑到挂绿:荔枝界的“鄙视链”

“妃子笑?广东人根本不吃这个!”郑州白领张晓敏刷到这条短视频评论时,正剥开一颗刚买的妃子笑荔枝。那一瞬间,她感觉“手中的荔枝突然就不香了”。

随着《长安的荔枝》热播,社交媒体上的荔枝话题也如火如荼。两广网友晒出“剥荔枝把手指都剥黑了”的凡尔赛图文,更有增城网友配图8张宣称“家有荔枝园是什么体验,当然是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据了解,全国一半以上的荔枝出自广东,广州荔枝种质资源库更是直接收录了600多种荔枝品种,说句广东人均“荔枝专家”似乎并不过分。

在“懂行”的广东人心中,荔枝讲时节,更挑品种:早熟的妃子笑甜中带酸偶有涩感,处于鄙视链的底端,想尝鲜得吃4月份脆甜的白糖罂;5、6月桂味和糯米糍上市,清甜好价在广东人心里永远占有一席之地;晚熟品种仙进奉风味独特但价格小贵,也是不少人的心头好;而当之无愧的顶端则是曾拍出55万元天价一颗的“荔枝界爱马仕”——挂绿。

“北方朋友只认妃子笑的样子,像极了当年我们第一次见到雪。”一名广东网友的调侃引发上千点赞。

郑州市民张女士对此表示理解。她说,自从几年前去广州旅游尝过了当地的糯米糍和桂味,回郑州总觉得“市场上卖的荔枝都差点儿意思”。

而在华山路一家水果店前,提着妃子笑的市民赵先生对记者坦言:“每个人口味不一样,我就喜欢妃子笑这种带点酸味的,纯甜的我吃着腻。”

鄙视链终归只是谈资与调侃。北方人更熟悉妃子笑,其实是因为其果皮较厚,更适合长途运输到北方。如今北方市面上的荔枝品种越来越多,每个品种都有独特风味。

价格走低,郑州人迎来荔枝自由

“妃子笑15块钱2斤,放去年都不敢想!”7月1日上午,伊河路市场内的水果摊显眼位置堆满荔枝,三三两两的市民正在选购。

进入7月以来,郑州市场上的荔枝品种以妃子笑、桂味、白糖罂为主,部分精品水果店还可以看到糯米糍和仙进奉的身影。

伊河路市场的水果摊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天的白糖罂一斤8元,比上个星期降价了5块多,桂味也降价了2块,价格越来越低了。”

今年荔枝的价格为何堪比“自由落体”?有数据表明是受产量增加、物流成本降低等多重因素影响。

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荔枝种植面积达752万亩,广东、广西、海南三大主产区同步迎来“超级大年”,总产量预计突破345万吨,较往年实现翻倍增长。

产量倍增使得市场价格的竞争越发激烈,许多商户选择通过薄利多销来吸引消费者,荔枝的价格一降再降。不少市民因此实现了“荔枝自由”。

甜如蜜也能低血糖?专家提醒警惕“荔枝病”

物美价廉的荔枝甜蜜了郑州人的夏天,但如果真效仿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可能会引来身体的抗议。

最近,郑州多家医院都接诊了“吃荔枝把自己吃到头晕乏力”的低血糖患者。对于这一“反常识”的结果,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不少人表示:“是不是说反了?荔枝这么甜应该会导致高血糖吧。”但也有一些市民表示,听说过“荔枝病”的存在。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庆解释:“荔枝中的大量果糖虽然很甜,但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大量食用荔枝会导致身体误以为血糖很高,从而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同时,荔枝含有的次甘氨酸A和α次甲基环丙基甘氨酸有降血糖的作用,双重作用下会导致血糖骤降,也就是人们俗称的‘荔枝病’。”

张庆建议:“当低血糖出现头晕、乏力等轻度症状时,应立即补充糖果、蜂蜜等快速升糖食物。如果病人已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的情况,要及时送医。”

需要注意的是,“低血糖”不等于“降血糖”。荔枝本身的含糖量很高,在空腹大量食用时易引发低血糖。但在低血糖过后,果糖转化为葡萄糖,会让血糖再次上升。因此,一般不建议高血糖患者食用荔枝。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水果摄入量为200~350克,约为10~15颗荔枝。如果当天摄入其他水果,还应相应减少荔枝的食用量。

伊河路市场的摊位负责人说,他已经养成了提醒习惯:“现在顾客买荔枝,我都会多说句‘别空腹吃,孩子要少吃’,毕竟健康更重要。”

记者 李娜 魏滢

编辑:王洋

统筹:陈静

0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 <<郑州晚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