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街道使得城市的面貌千篇一律,文化越来越成为一座城市独一无二的灵魂。漫步郑州,这里正是中国第二个王朝商的开国之都“亳”。人们走进遗址公园、来到博物院,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诉说着古老厚重的历史,古老遗存与现代城市交融,文化自信油然而生——这其中,一步步厘清城市历史、探寻城市独有历史文化的考古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功不可没。
郑州市的考古工作有着怎样的面貌?连日来,记者走访了相关人员。
考古人员在挖掘现场
考古为郑州“定位”
今年3月,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在京揭晓。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成功入选。至此,郑州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总数达到16个,位居全国前列。不断涌现的重大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将中原大地上早期人类起源、史前文化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历史的认知,彰显出郑州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地位。
而在此前,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郑州,一度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在外地人甚至郑州本地人的印象里,她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小“郑县”。
郑州是“华夏文明重要起源地”地位的不断确立,在于郑州考古人多年躬耕田野的不断探索、追寻,久远的历史被不断发掘,一项项考古大发现接连“横空出世”,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目光——在织机洞遗址,考古人发现了10万年前人类生活的痕迹;老奶奶庙遗址的新发现显示,早在距今3万~5万年的中原地区已有繁荣的旧石器文化及复杂的栖居形态,不但是探讨中华文明之源的重要资料,更为研究现代人类及其行为在东亚地区出现与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新视角;在“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三重环壕、一门三道、牙雕蚕等遗迹显示这里是精心选择、科学规划的都邑行聚落遗址……由此,郑州不仅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更被认可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郑州,在考古人的努力下,被世人认可为“一座考古发现的文明古都”。
“考古成果发现的背后,是考古工作者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说到一项项闪耀着历史光辉的考古成果,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发掘部主任刘彦峰感触良多,主要承担郑州市基本建设中的考古发掘和主动性科研发掘及研究工作的考古发掘部,多年来喜讯不断,“目前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取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有16项,是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最多的城市。”
考古人员正在挖掘
公众共享考古成果
不久前结束的五一假期,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举办的“考古工地公众开放日”活动,吸引众多省内外观众走进巩义双槐树遗址、荥阳青台遗址和大河村遗址,参观考古现场、亲手触摸文物,“在郑州考古工地以最潮的方式过五一”“考古工地一不小心潮成度假胜地”等话题频频登上热搜。考古与度假形成奇妙的CP,吸引上万人走进考古工地……
为什么要让考古走近公众、带公众享受考古成果?答案显而易见。“考古成果可以实证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形成发展过程,揭示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郑州作为一座被考古发现证实的古都,让社会公众走进考古工地认识考古、了解郑州考古工作,是增进市民对郑州历史文化的认知、增强文化自豪感的有益探索。
在考古工地,人们惊讶而喜悦地看到,数千年来,郑州地区的文明传承有序、生生不息;在人类步入文明的历程中,郑州从未缺席;更让人意识到,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郑州不能缺席。
今天的郑州,一处处遗址、一座座博物馆、一件件文物令络绎不绝的观众驻足流连,考古人带来的古今碰撞,赋予观众对中华文明新的感悟与体验。
嘉宾在考古工地参观
考古天地未来可期
“2023 年,我们重点对裴李岗遗址、双槐树遗址、新砦遗址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项目进行了科研性考古发掘,均取得重要收获,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更丰富的实物材料;同时开展的还有近百项配合城市基本建设考古发掘,也取得了很多重要发现。”刘彦峰介绍,新郑裴李岗遗址发掘的新成果为研究裴李岗文化墓葬布局、人口规模、社会形态等提供了新的资料;巩义双槐树遗址新发现一处夯土建筑基址;新密新砦遗址首次发现仰韶时代文化遗存及龙山时代晚期疑似石料坑等重要遗存……面对“全面开花”的考古现场,郑州考古力量也在不断增强。
“我们引进了X射线探伤仪、全站仪、RTK测量系统、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三维超景深视频显微镜、金相显微镜、偏光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仪、碳十四加速器质谱仪等一批先进分析测试仪器和实验设备,不断提升科研工作水平。”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科技部副主任李曼介绍,可自主开展冶金考古、陶瓷器考古、玉石器考古、数字考古、动物考古等研究方向。目前正在加快推进碳十四测年加速器实验室的人员培训和试运行工作。与郑州大学现代分析与基因测序中心共建的微量元素考古分析实验室已建成运行,与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共建“中华源”考古实验室,同时积极打造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玄鸟”考古实验室。
依托厚重的文物文化资源,围绕建设文化强省战略目标,河南省委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明确了加大对以考古为重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郑州也在以“中华儿女的寻根之地、中华文明的朝圣之地、中华文化的体验之地、国学教育的实践之地”为支撑,着力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为此,郑州考古人将拓展考古事业的国际视野,围绕“天地之中、华夏之源、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品牌,继续深入挖掘文物资源的丰富内涵,在做好价值阐释和对外传播的同时,努力实现文物保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郑州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贡献更多考古人的力量!
记者 左丽慧 文/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郑州晚报改版22周年——我的成长故事
郑在城长 | 文化郑之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李树建:做平常人,演不平常戏
郑在城长 | 文化郑之河南华冠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兴:文化铸魂动漫 文创领衔在前
编辑:段景景
统筹:杨观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