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春燕最大的梦想,是把她的“编发记”开成百年老店。
当“非遗”遇上编发,便是一篇文化与美学的锦绣华章。走进吕春燕的编发店,各式各样的编发工具让人目不暇接,指尖上的艺术在她一招一式的编发手法中飞舞跳跃……85后吕春燕自小便与编发结下了不解之缘,靠着这门手艺在郑州就业、创业,用指尖上的非遗走出生存之道、公益之道、传承之道。
非遗传承人吕春燕
手艺为帆 从青葱岁月 到而立之年的“生意经”
吕春燕从小便对编发技艺耳濡目染,自6岁起开始向其祖母和母亲学习编发技艺,在长辈严厉的教导和自身的努力下,编发手艺伴随着她的成长而更加娴熟。她在家族传承编发技艺的基础上总结出理论文字版的“编发十二式”“十指编织法”“彩绳辫子编织法”等多项编发技艺手法。2010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吕春燕便投身到编发事业,前往广州系统地学习了编发技艺,并在同年回到郑州加入一品牌发饰公司。
从业4年后,吕春燕意识到所在公司的经营模式已不再适用于当时的消费需求,于是萌生了开创自己的编发品牌的念头。2015年初,吕春燕与其合伙人共同创立了自己的品牌——编发记。在发展势头迅猛的2016至2017年,其品牌在郑州的门店高达63家,在全国拥有门店200多家。
经营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时代的洪流再次将吕春燕推到了分岔口。“2018年前后,人们的审美开始发生变化,客户自己能够学习编发技巧的途径也变多了,送编发服务的头饰店好像在一夜之间成了时代的记忆。”吕春燕说,彼时买头饰赠送梳头服务的经营模式已不再被大众接纳,如何开辟一条新的经营模式成为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
“无论你未来遇到什么事,只要你拥有一技之长,就拥有一个铁饭碗,饿不死。”当经营困难产生放弃的念头时,父亲的这段话便萦绕在吕春燕耳边,激励着她前行。
“卖头饰送手艺行不通,那就只卖手艺!”经历了一段从业生涯的至暗时刻之后,吕春燕谋划出了与此前完全相反的发展之道——针对编发服务收费,顾客自主选择是否购买头饰。吕春燕带领团队凭借平价但高水平的编发手艺,将2300多名会员牢牢地“编”在了品牌会员册中。
吕春燕致力于传承编发技艺
信念为桨 在公益行中传承编发文化
中原传统编发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河南技师学院特聘教师、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中原传统编发技艺特聘专家、河南省现代编发文化研究院院长、高新区枫杨办事处公园道社区郑州社区大学美妆社发起人……在传承中原传统编发技艺的征程中,吕春燕身上的“标签”越来越多,她不再仅仅是编发品牌的经营者,多重身份的加持更加坚定了她的传承之心。
为了把古老传统的编发技艺分享给更多人,吕春燕牵头于2017年成立了河南省现代编发文化研究院,开设工艺编发课堂、儿童心灵手巧童趣课堂,让大众通过编发技艺了解更多的发型、发艺、发式知识。而后又向中国古装造型艺术家拜师学艺,深入挖掘编发文化,弘扬千年发式文化,传承民俗手作技艺。
“开始做公益之后,我感觉整个心扉都敞开了,奉献真的是很美好的一件事。”自2017年起,吕春燕偶尔会在周末参加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组织的公益活动,传播传统编发技艺。直至2019年,吕春燕正式“驻扎”到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从事部分管理工作,开展公益活动,她所组织的中原传统编发公益课堂也于当年在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举行了首期公益培训。
市民夜校、社区大学、中小学等多种场所活跃着吕春燕传播千年古法编发技艺的身影,一节节用指尖编出来的“非遗小课堂”在传递“美”的同时,吕春燕也因其精湛的技艺收获了不少赞誉。
进学校开展公益编艺活动
实干为楫 在收徒授艺中发扬编发文化
“有人愿意跟着我学,我就有了一份师者的责任,帮助他们靠着手艺解决生计问题。”作为一名创业者,吕春燕深知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创立自主品牌将近10年,不少人通过线上或线下了解到吕春燕的编发技艺后拜师学艺。每多一名学生,吕春燕便感到肩上的担子重了一分,如何让学徒凭手艺“吃饭”也是吕春燕在为人之师时的忧虑。
近年来,汉服文化悄然流行,襦裙、马面裙、战国袍等中国传统服饰穿越千年,在今夕掀起“国风”浪潮,新的消费亮点也从千年古韵中奔涌而来。“穿汉服就会有妆造的需求,正好和我一直从事的编发工作相匹配。”吕春燕瞅准这一商机,在自己的编发店旁开设一家汉服馆并交由自己的徒弟打理,两人当起了邻居,汉服馆提供服装,编发店则为顾客梳妆打扮,打造“一条龙”式汉服妆造体系。
如今,吕春燕的学生遍布全国,他们或在郑州开设手工坊,或成立化妆培训学校,或走出郑州,将中原传统编发技艺撒播在全国多地。对于自己的编发技艺所带给他们的收入和成就,吕春燕倍感欣慰和自豪。
“保持初心方得始终。我的老店一直都在这里,是我和编发技艺的根之所在。我现在要做的就是传承,技法和品牌传承数十年、上百年屹立不倒,逐渐也会成为一种精神,成为所有学习过中原传统编发技艺的人的精神寄托。”谈及未来发展,吕春燕说自己更愿意做好“守门人”,承担师者之责,坚守品牌根基,讲好“非遗”故事,让编发技艺在中原大地生根发芽。
记者 安欣欣 文/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郑州晚报改版22周年——我的成长故事
郑在城长 | 年轻郑之澄泥砚家的姑娘张慧: 在非遗传承与创新中绽放青春
郑在城长 | 年轻郑之郑州大学物理学院“灵眸”团队:强国有我 青年学子逐梦科创浪潮
郑在城长 | 年轻郑之中原传统编发技艺非遗传承人吕春燕: “指尖上的舞蹈”编织多彩创富梦
编辑:朱琳
统筹:闫佳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