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申遗十周年特别报道 | 三代生活运河上 如今的船里有“两室一厅”
2024-06-21 浏览量:

郑州+

一年中,有300多天生活在船上,装货、航行、卸货,周而复始……

这就是大运河上跑船人的日常生活。

京杭大运河,默默流淌了2500余年,如今依然一片繁忙。

这条千年运河,承载了几代跑船人的梦想。在山东济宁,有近7000艘船只常年穿梭于运河之上,运煤炭,运沙土……它们是水上运输的主力军,更见证了运河之变。

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跟随济宁“港航润杨6020”号集装箱货船从济宁南下,体验了船员们的水上货运生活,深切感受到了大运河的生态和航运变化。

船上的午餐.jpg

6小时车程,运河上要走6天

6月4日早上7点,济宁港航龙拱港内,港口的红色桥吊正将一个个集装箱逐一吊运到船上。

段义超正在做离港前的最后准备。济宁“港航润杨6020”号长68米,宽20余米,载满了70多个集装箱,驶向常州,航程需要6天,途经徐州、宿迁、淮安等地。

“起锚!”集装箱吊装完毕,段义超对二副王广亮大喊一声,王广亮发动机器拉起船锚,段义超轻转船舵,船缓缓离港,不久便驶入位于济宁太白湖旁的运河主航道。

段义超是个标准的山东汉子,高个头,身体健壮。段义超说,开船最磨人耐性,心急往往会事与愿违。从济宁到常州开车只需6个半小时左右,而这艘集装箱船要在运河上行驶整整6天时间。

段义超和妻子刘立侠,王广亮和妻子蒋传美,两对夫妻就是这艘船上的全部。

中午,刘立侠和蒋传美负责把饭做好,船上的厨房和岸上家中的厨房并无两样,铺着瓷砖,有空调,“就是买菜不如岸上方便,想买菜时就打电话叫水上超市过来。”午饭是四菜一汤,四个人轮流吃完,然后该休息的休息,该干活的干活,一切如常。

在船上建起“两室一厅”

段义超和刘立侠结婚后,俩人就一直在船上,已经24年,忙时一年300多天在船上度过,船才是真正的家。

“我已经是第三代跑船人了。”刘立侠说,她就出生在船上,家里世代以船为家,从捕鱼慢慢转变成航运。段义超这些年开的船一艘比一艘大,船上的条件也一次比一次好。

段义超说,现在的船,驾驶室从船尾挪到船头,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饱受发动机噪声之苦,休息空间越来越大,船上也建起了两室一厅,各类电器都非常齐全。

船上生活单调。空间本来就封闭,几人又是轮岗,一天也说不上几句话。夜间航行,还须将驾驶室的灯光全部关闭以避免反光,漆黑一片,异常安静,让夜晚显得更加漫长。段义超就想想老人、孩子,想想自己的未来,打发时间。

“亏欠最多的就是老人和孩子。”对段义超夫妇来说,他们常年和孩子分离,孩子从小就得自己做饭、学习。每每说起孩子,段义超都觉得亏欠他们。

树绿鸟多,运河之变在眼前

6月初,沿途风光正好。段义超看着两岸的绿化说:“树绿了,天又蓝,现在应该算风景最好看的时候了。”路过南四湖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大片水鸟,“须浮鸥、灰鹭、绿头潜鸭,不认识的就查一查,现在都能叫得上名字了。”

让跑船人感受最大的,就是大运河的生态之变。先是运河的污染减少了,曾经的大运河,不仅颜色像酱油,还有刺鼻气味侵扰。如今,经过沿岸各地的共同治理以及跑船人环保意识的提升,水面已看不到漂浮的生活垃圾。

其次是两岸的绿化变多了,生态小公园星罗棋布。沿岸的原先散乱的小码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绿地、公园。

段义超说,这些年不少地方都对运河河道进行了升级,水面宽了也深了,通行效率也大大提升。济宁龙拱港更是将“海港先进理念”引入内河,建成全国内河首家全流程自动化集装箱港口。

京杭大运河经过几千年的传承,“黄金水道”的地位更加凸显,依旧是国内重要的内河航运航道之一。段义超不懂经济数据,但他能直观感受到,20多年来,沿岸的高楼大厦多了,夜也更亮了,他运送货物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段义超.jpg


段义超:

山东济宁“港航润杨6020”号集装箱货船船长,

与妻子刘立侠跑船为生,三代生活在大运河上。

记者手记

济宁,作为大运河上的重要节点,其繁荣与运河息息相关。船只穿梭,不仅代表着经济的繁荣,更象征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每艘船都承载着不同的故事,每次航行都是一次新的旅程。

行驶在京杭大运河上,潮湿的水汽拂面,让人感受到流淌2500余年的古老水道的厚重与活力。看着一艘艘船只在济宁的大运河上穿梭不息,时间在这里流转,仿佛历史与现代交织。

齐鲁晚报记者 李岩松 冯沛然 李家澍

大运河申遗十周年特别报道

大运河申遗十周年特别报道 | 致富头雁 助千年古村奔新生

大运河申遗十周年特别报道 | 百年法鼓 老曲儿奏响运河新音

大运河申遗十周年特别报道 | 我家就在河边住 万千照片拍变迁

大运河申遗十周年特别报道 | 三代生活运河上 如今的船里有“两室一厅”

大运河申遗十周年特别报道 | 从年少到未来 我与大河共徜徉

大运河申遗十周年特别报道 | 人生里的三条“船” 通往传承之岸

大运河申遗十周年特别报道 | 两代餐饮人 六十载运河情

大运河申遗十周年特别报道 | 我家门前流淌着一条“幸福河”

大运河申遗十周年特别报道 | 运河养活了我 也养活了我的儿女

编辑:朱琳

统筹:杨观军

0

相关新闻

    没有感兴趣的新闻,下载客户端看看吧